闽南乌龙茶分为传统闽南乌龙茶和清香型乌龙茶。
传统闽南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卷曲,紧结,匀整,色泽砂绿油亮;汤色金黄明亮、清澈;香气浓郁,花香明显,滋味甘醇、滑爽;叶底完整、红边显、柔软明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茶业的合作与交流,台资企业在闽办厂,台式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带进内地,促进了闽南乌龙茶技术的革新,在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的基础上,探索轻发酵闽南乌龙茶新工艺,成功地开发了清香型乌龙茶,扩大了乌龙茶的消费群体。
清香型乌龙茶外形圆结、色泽砂绿油润;汤色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高、花香明显,滋味醇和、鲜爽;叶底叶缘残缺、少红边、黄绿软亮。
传统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摊青、萎凋(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造型、足火等工序。
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摊青、萎凋(晒青)、凉青、摇青、杀青、包揉造型、足火等工序。
传统闽南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一般以嫩梢全部开展,形成驻芽时,采摘小至中开面2~4叶嫩梢。
清香型乌龙茶采摘小至中开面2~3叶嫩梢,或扳片、抹芽,保证鲜叶嫩度一致。采茶时,必须分批采摘,轻采轻放,避免捏伤,及时收青、妥善贮运,保持青叶的新鲜、匀净、完整,并不受任何损伤。
传统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与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大同小异,下面以传统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为例,阐述其加工技术,并且结合工艺的不同,阐述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的创新点。
①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不同品种、嫩度和采摘时间分堆摊放,并均匀地摊放在水筛内(圆形有孔的竹筛,直径1000毫米),每筛摊叶0.75~l千克。
亦可摊放在室内铺有晒青布清洁的水泥地面上.露水青、雨水青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中午或下午采回的鲜叶,已失去部份水分,宜厚摊;晚青宜及时薄摊,分堆付制。摊青的目的是散发热量,降低叶温,保持鲜叶的新鲜度,词控水分蒸发的速度。
②萎凋
晒青:晒青是萎凋的最佳方式。
传统手工晒青,在阳光较弱的下午4~5时进行。近年来采用遮阳网全天候晒青。晒青是将鲜叶均匀地摊放在笳笠、水筛或6米见方的白色晒青布上,每平方米0.5~1.0千克,晒青过程轻翻2~3次,保证晒匀。当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暗,顶叶萎软下垂,二叶叶缘微卷时,即可移入室内。晒青时间与晒青程度的掌握,必须依据季节、气候、品种和鲜叶的含水量灵活掌握。叶质肥厚、壮梗、含水量高或表皮层厚的品种,如铁观音、毛蟹等晒青宜重,减重率为8%~l0%;而黄旦、奇兰等叶张较薄、细梗,含水量低的品种晒青宜轻,减重率为5%~7%;而梗叶肥大、含水量高的品种,如水仙、佛手、梅占宜二晒二凉,避免一次晒伤,减重率l0%~12%。春茶气温低,雨水多,鲜叶含水量高,日光强度弱,晒青时间要长,减重率宜重些;夏、暑茶鲜叶进厂时已散失部分水分,含水量低,可以不晒或以凉代晒;秋茶天高气爽,湿度低,鲜叶水分蒸发快,晒青时间宜短,减重率宜小。
清香型乌龙茶晒青减重率宜轻,铁观音、毛蟹、水仙、佛手等减重率为6%左右;而黄旦、奇兰等减重率为4%~5%。
为了解决阴雨季节无法晒青的问题,采用热风萎凋槽或热风萎凋机萎凋。热风温度掌握38℃以下,每20分钟左右轻翻一次,各品种减重率参照日光晒青减重率即可。
萎凋后的茶叶,经过0.5~1小时的凉青后,进入摇青作业。
③摇青与凉青
传统闽南乌龙茶采用吊筛摇青,目前多采用竹笼式摇青机。装叶量每笼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清香型乌龙茶装叶量较少.仅达三分之一。摇青时间与凉青厚度要根据品种、晒青程度和天气灵活掌握。同一品种,如果晒青重,则摇青时间短;晒青轻,则摇青时间长。气温低,湿度大,失水慢。叶内化学变化慢,应重摇、薄摊凉;而气温高,湿度小,失水快.叶内化学变化快,应轻摇、厚摊凉;气温高,湿度大.宜多次轻摇。传统闽南乌龙茶摇青次数多为4~5次,个别品种如黄旦摇次较少,3~4次。每次摇青间隔时间,即摊凉时间由短到长,摇青次数多为4~5次,个别品种如黄旦摇次较少,3~4次。每次摇青间隔时间,即摊凉时间由短到长,摇青转数由少到多,摊叶厚度由薄到厚。不同品种摇青、凉青时间差别很大,叶质厚、表皮层厚、栅栏组织层数多.壮梗的品种,如铁观音宜适当重晒,凉青间相对湿度宜低些,摇青次数宜多且重摇,并相应延长做青时间,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而鲜叶叶张薄,表皮层较薄,细梗的品种,如黄旦失水快,宜轻晒青、凉青间相对湿度宜高些,轻摇,并适当缩短做青时间。摇青适宜程度应根据不同品种,视青叶叶色、叶相、香气变化、发酵变化程度和气候等因素灵活掌握(茶区俗称“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传统闽南乌龙茶做青历时12小时左右。
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空调做青,做青间适宜温度20℃~23℃、相对湿度60%~80%。采用轻摇青、薄摊青、长凉青、轻发酵的方法:其摇青次数大多为3次,而且摇青时间较传统型短。一摇摇出淡淡的“青气”,经过凉青,待青气消退后,进行二摇;二摇摇得比一摇稍重,“青气”较一摇稍浓;三摇摇“香”,摇至清香初显;每摇均需等待青气消退后才能再摇。
每次摇后均需薄摊青,每个凉青筛摊放鲜叶约0.25千克左右(以不重叠为度)。1摇至2摇,摇后凉青时问较短(1~2小时),3摇后采用长凉青(10小时以上)。清香型乌龙茶做青历时15~24小时,甚至30多小时。
一般说,做青适度的叶子为“青蒂、绿腹、红镶边”。传统工艺要求:每张叶片20%左右形成红边红点,叶色泛黄.花果香显现,即可杀青;而清香型乌龙茶要求:每张叶片10%左右形成红边红点,叶色稍泛黄.花香显现,进行杀青。
杀青时间还与品种特性有关,有些品种叶张较薄,如黄旦品种,花香稍显,即要杀青;如果待其香气大发时杀青,成茶香气低下。有些品种叶张厚,如铁观音品种,花香大发,才可杀青;如果其香气初显时杀青,成茶香气不高。杀青时间的确定还要兼顾滋味的转化,力求滋味醇爽,不苦涩,水中留香。特别是清香型乌龙茶要注意这点。
④杀青
做青结束,通过高温杀青,以固定做青所形成的品质,并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常用杀青机为llO型杀青机和90型燃气炒青机两种。杀青以高温短时、多闷少透、透闷结合为原则。待手搓压稍可成团,含水量为60%左右时下机。
清香型乌龙茶采用90型燃气炒青机杀青。杀青以高温、少量、老杀青为原则。锅温260℃~280℃,投叶量2.5千克,杀青叶含水量为45%~50%。下机后,杀青叶迅速抖散,散热降温,避免闷黄。
⑤揉捻
杀青叶应以趁热、快速、重压、短时为原则,历时5~8分钟,至茶汁溢出、初步成条,即可下机,:许及时上烘。常用揉捻机有35型、40型、45型乌龙茶揉捻机和台湾望月式揉捻机。清香型乌龙茶不进行揉捻,以包揉代替揉捻,有利于外形。
⑥初烘
采用自动烘干机和手拉式烘干机,初烘温度120℃左右,烘至七成干,即有刺手感,可下机包揉。清香型乌龙茶含水量低,不再进行初烘作业。
⑦包揉
造型手工包揉采用0.7米见方的白布巾,将0.5千克左右的初烘叶趁热放入布巾,一手握住布巾口,把茶包放在长板凳上,另只手紧压茶包向前推揉,揉时用力先轻后重,使茶团在布巾中翻滚,轻揉一分钟后,解散茶团;重复以上揉法,重揉至适度,使条形紧结,历时3~4分钟;解散茶团,以免闷黄。
⑧复烘
采用自动烘干机和手拉式烘干机,复烘温度90℃左右,烘至八成干,可下机复包揉。
⑨复包揉
重复⑦包揉造型工序。
近年来闽南乌龙茶多采用速包机、球茶机、松包机配合进行包揉作业。初烘叶经摊凉,梗叶水分平衡后,包揉造型作业按以下两道作业模式进行。作业1:“速包一松包”反复3~4次后一“速包-球茶机团揉-松包”4次。进入作业2:炒热-“速包-松包”3~4次(茶叶温度降到37℃左右时)-速包-球茶机团揉-松包,重复“速包-球茶机团揉-松包”3~4次后一定型。重复作业2流程4~6次。
定型时间先短后长,逐次延长,最后一次定型时间2小时左右。包揉造型全过程历时8~12小时。
清香型乌龙茶杀青叶含水量低,经“打边”(去红边),摊放冷却后,用布巾遮盖或用清洁食用塑料袋装袋,促使杀青叶梗叶水分平衡,经回润后的茶叶,方可包揉,以免产生大量碎末。包揉造型作业模式基本同上。改炒热为烘热,风温100℃~70℃。要注意:“速包”作业技术要熟练,特别青叶温度高于37℃时.速包成球时间尽量缩短,一般不要超过1分半.并采用速包一松包作业;直至叶温降至37℃以下时,方可进入球茶机团揉;由于清香型乌龙茶杀青叶含水量低.重复作业2流程3次左右;全程定型一次,定型时间0.5~1小时左右;包揉造型历时4小时左右。在包揉工艺流程的每一道“松包”中,都要筛去其碎末,以保证清香型乌龙茶外形、汤色和叶底保持“三绿”和其清香的品质特点。
速包:将6至8千克的茶叶放置于1.5×1.5平方米见方的包揉布中,再将茶包放置在速包机工作盘上,利用机械扭力快速紧缩成南瓜状的茶包。
在乌龙茶造型的全过程中,速包多达三四十次,茶包松紧度直接影响成型效果和茶叶的断碎率。速包松紧程度应掌握先松、中紧、后期松的原则,即作业1的速包,茶包的松紧度宜松,经多次速包、松包后,茶叶趋于弯曲后,速包的松紧度才逐渐加紧。前期速包太紧,容易形成扁条;后期茶叶水分少,速包太紧.成茶断碎率高。
松包:将茶包喂入松包机,经滚筒的滚转、翻抛作用,使茶团、茶块松散,分散茶颗粒,并散发热量和水汽,保持品质.以便再次造型。因此,刚炒热的造型叶叶温较高,可塑性好,应趁热速包,立即松包,避免闷黄。经数次速包与松包。叶温降至37℃后,再转入球茶机团揉。
球茶机团揉:将速包后的茶包置于球茶机两揉盘中,进行搓揉挤压,使茶条卷结成球状。一般一次团揉时间3~5分钟。
炒热温度:240℃~150℃,温度先高后低。前期水分含量高,以蒸发水分为主,温度宜高;中后期茶叶水分逐渐减少,以增加叶温为主,提高可塑性与黏性,温度宜逐渐降低;为增加包揉次数,避免茶叶含水量太低,中后期炒热时间应逐渐缩短。
包揉造型要求外形紧结呈球状,色砂绿、活泼,不黄变,香气无闷味、异味和炒香。
⑩足火
采用自动烘干机和手拉式烘干机,足火温度90℃~100℃,烘至足干。清香型乌龙茶足火温度60℃,烘至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