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炙甘草汤加减治鼻鼽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21-05-25 21:54:09
养生之家导读:炙甘草汤加减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鼻鼽

鼻鼽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甚或诱发哮喘,为常见病和多发病.鼻鼽一病,首见于《内经》,如《素问·脉解》云:"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在《内经》中尚有"鼽嚏"、"鼽衄"等别称.《素问玄机原病式》谓:"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本病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泄越,故喷而上出而为嚏引起鼻病因病机有: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虚弱,化生不足;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肺经伏热,上犯鼻窍.

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病案举例】

王某,女,25岁.2002年7月2日就诊.一个月来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痛、嗅觉尚好,饮食可,大便略干,小便正常,时有心慌心跳.曾用滴鼻Ⅱ号加地塞米松或苯海拉明滴鼻,并口服霍胆丸、千柏鼻炎片、杞菊地黄丸、维生素C及维生素B1等药,服药后症状无好转,每日仍喷嚏频频,清涕不止.局部所见:双下鼻甲轻度水肿,左侧鼻腔黏膜苍白,双鼻底有清水样分泌物.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

脉症合参,诊为鼻鼽.证系心之气血不足,以致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之法.处方:炙甘草10g,党参10g,生姜3片,桂枝3g,麦冬10g,生地10g,麻仁10g,阿胶10g(捣碎冲服),大枣3枚,服6剂.局部用0.5%的麻黄素滴鼻,每日3次,治疗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鼻已通气,头已不痛,双侧鼻黏膜正常.未再用药,已告临床治愈.

按:鼻鼽又称"鼽鼻"、"水"等.本病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颇相近似.其病因多认为是由于肺气虚,卫表不固,营卫不调,卫外功能下降而引起;或因脾气虚影响肺气亦虚;也有因肾气虚所引起肺气不足的.在治疗上多以调和营卫、补气固表之法.桂枝汤加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加玉屏风散等都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剂.但本例虽经服用调和营卫、补气固表之方,仍不能奏效,究其因为,一般症状虽都属肺气虚,惟有心慌心跳不同其他,脉见于细,细脉乃为气血虚弱之象,故考虑为心气不足,心血虚弱而致肺气虚.因心血与肺气相互依存,若心血不足,则肺气的功能也受其影响;心气不足,血脉运行不畅,也会使肺的宣降功能失调.两者皆可导致肺卫不和,卫表不固,故心之气血虚弱,也是引起营卫不和的原因之一.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方中炙甘草、党参、大枣补益心气;生地、麦门冬、麻仁、阿胶滋阴补血;桂枝、生姜通阳而和营卫.故本方共奏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之功.鼻鼽虽属营卫不和而引起,但造成营卫不和的原因较多,因此,对本病须辨证施治,方能收到满意效果.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炙甘草汤加减治瘾疹医案

中草药2021-05-25

炙甘草汤加减治复发性口

中草药2021-05-25

炙甘草汤加减治慢性鼻炎

中草药2021-05-25

炙甘草汤加减治鼻衄医案

中草药2021-05-25

炙甘草汤加减治小儿秋季

中草药2021-05-25

炙甘草汤加减治小儿汗证

中草药2021-05-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