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溃疡的灼热疼痛.它是口腔黏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初期出现严重的血管及炎性反应,形成溃疡后,其表面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下方有少量坏死组织.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可水肿、玻璃样变或断裂消失.腺周口溃疡的病变与以上基本变化相同,但范围大而深,且唾液腺腺泡被破坏,腺管扩张,上皮增生.本病周期性复发且具有自限性、多发性的特点,为孤,、.
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多发于唇、舌、颊、牙龈、硬腭等部位.本病病因复杂,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能的发病因素有免疫、遗传、系统性疾病、感染、环境等因素.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多见于青年及老年,50岁左右很少发生,女性多于男性.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学称之为"口疮"、"口疳"、"口疡"、"赤口疮"、"热病口疮"等,中医辨证施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医学认为口疮的病因复杂,外多与风、火、燥邪上冲,或口腔不洁,口内破损邪毒直入有关.一般将口疮辨证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阳虚夹湿等证型.
【临床运用】
夏寒星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46例,其中男12例.
女34例;年龄14岁以下者3例,15~35岁例,36岁以上者37例;46例患者均为反复发作,病程在1年以内者1例,1~2年者15例,2年以上者20例.治疗方法:炙甘草12g,人参3g,桂枝9g,生地黄15g,麦冬9g,阿胶9g,麻仁9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姜3g,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服药期间不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本组病例病程多在1年以上,溃疡多为1~5个,多个者较为少见.治疗效果:显效(复发延缓1年以上,此次发作治疗5天以内,溃疡面消失或小于2mm以下)38例,好转(复发延缓3个月以上,自觉症状有明显好转)7例,较差(3个月以内有复发,部分症状缓解)1例.
【病案举例】
李某,女,54岁.1995年11月3日就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已七、八年,近1年来,溃疡发作较前频繁,有时甚至此起彼伏,经口服中西药物及放血疗法治疗效均不佳.患者身体弱,口舌疼痛、干燥不适,多梦失眠,心悸气短.检查:下唇黏膜有3个约4mm大小溃疡,较平浅,基底色白,表面有少量分泌物,周围淡红,高凸不明显,脉虚数.证属气阴两亏,治宜滋阴养血,益气复脉.上方3付水煎服.复诊,口腔溃疡仅有1处未愈,但已明显缩小其他症状减轻,继服10付,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按:复发性口腔溃疡一病,诸家以火热立论较多,但据临床观察虚寒之证并不少见,根据经络学说,心、脾、胃、肝、肾、大肠、冲、任、督等经脉通过络属关系均通达口腔,故多脏腑功能紊乱及经络疾病均可引起本病发生.《医贯》曰:"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从中可知本病发病机理复杂,涉及脏腑较多,所以治疗上除重视局部症状外,全身证候亦不能忽视应辨证求因,若非火热之证,禁忌苦寒之品耗伤气阴.本方用炙甘草配桂枝、大枣温通经脉,建中益胃,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养阴润燥,益气养血,从本而治,加生龙骨、生牡蛎镇心安神且收敛溃口.
【临床运用】
曹旭东2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口腔溃疡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其中1~50岁发病21例,占70%;病程均在1年以上,最长17年,其中病程1~5年者18例,6~10年者9例,11~17年3例.复发性口疮为虚火,即阴虚生内热,所以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益气养阴.本组30例均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同时口服左旋咪唑25mg,每日3次,每周连服3天停4天,共用4周.
常用药物为炙甘草10~15g,党参10~20g,麦冬10~15g,肉桂6~9g,生地12~25g,阿胶10g,白及10g,丹参10g,乌梅炭6~10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早晚各1次温服.如局部溃疡面积较大则外用养阴生肌散、锡类散等.结果:经服用20~30剂后,进行随访观察.
痊愈(1年不复发)3例,占10%;显效(半年之内不复发,后又复发)13例,占43.33%;好转(经治疗后溃疡发作间隔时间延长,症状减轻)11例,占36.67%;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3例,占10%.
按: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由于复发性口疮是多种因素在口腔黏膜的局部表现,所以临床上治疗比较辣手中医学认为复发性口疮之所以缠绵难愈,根本原因是虚不能温养,阴虚难于滋润,致使黏膜营养不足,溃疡难于愈台.实验证明补脾肾药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机制、调节能量代谢、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的作用.而我们应用的炙甘草汤,其基本药物就是补益脾肾药,并佐以少量活血、敛疮生肌之品,其主要功能是益气养血、滋阴润燥、活血排腐,因此配合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