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外感高热中药药浴配方大全_中药泡澡的好处与方法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0-02-23 19:47:30
养生之家导读:外感高热是泛指六淫外邪侵入人体,正气奋起与邪抗争的一种表现,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外感高热是泛指六淫外邪侵入人体,正气奋起与邪抗争的一种表现.

高热可出现外感热病的各个阶段,如按卫气营血辨证,卫分证的高热常伴恶寒,无汗或少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气分证的高热常伴ㄩ,烦躁,大汗出,或腹满便秘,舌苔黄燥,脉象滑数或沉实营血分证的高热一般热势以夜间为甚,伴神昏谵妄,发斑,痉厥,舌绛,脉细数.

方一

【组成】葱汁20毫升,香油100毫升.

【用法】将葱汁倒入香油内,搅匀,用手指蘸取摩擦小儿手足心、心窝、头面及项背等处.

【功用】发表散邪,解毒泄热.

【适应证】小外感高热.

【说明】葱汁功同葱白,善于发散表邪,通阳解毒;香油即芝麻油,具有润燥解毒作用.葱、油相配,结合按摩有祛邪泄热作用,尤适于小儿高热.

方二

【组成】银花、连翘、知母、板蓝根、竹叶各10克,薄荷粉、檀香粉各20克(后下),地丁草30克,冰片3克.

【用法】将银花、连翘、知母、竹叶、地丁草、板蓝根置于陶器中,煎5分钟,滤出药汁,再煎1次,滤汁.二煎药汁与头煎合并,对入薄荷粉、檀香粉、冰片末,稍加热即可.用时取药汁总量的12倒入浴盆,加适量温水,使水温在25℃左右,洗浴患儿全身.每次15分钟,以汗出为佳.每口1剂,口浴2次,连用2日.

【功用】辛凉清热,解毒退热.

【适应证】小外感高热.

【说明】本方由清瘟败毒饮变化而来,方中银花、连翘、知母板蓝根、地丁草均为清热解毒药,配竹叶、薄荷清气分热,檀香、冰片凉血.诸药合用,清热之功更胜,故适用于小儿外感高热之症.

方三

【组成】冰片适量.

【用法】将冰片研细末,加入3~4倍蒸馏水调匀,再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擦浴全身皮肤和颈部、腋部、腹股沟、胭窝、肘窝等部表浅大血管处,以擦至皮肤微红为度.每口1次.

【功用】芳香通络,消炎退热.

【适应证】小外感高热.

【说明】冰片性凉善走,能解阳气之郁遏使高热缓解,故用之多效.

方四

【组成】柴胡、防风、紫苏、薄荷各30克.

【用法】上药以热开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钟,或煎煮5’分钟,去渣.将药液用毛巾蘸之反复擦洗全身,每次洗15~20分钟.

【功用】清热散邪.

【适应硼小儿外感高热不退

【说明】柴胡疏肝清热,再配伍疏风散热的防风、紫苏、薄荷,对小儿外感高热有效方五【组成】秦皮80克.

【用法】将秦皮捣粗末,以水适量煎煮30分钟,滤去药渣,以药液洗浴患儿.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小儿外感高热.

【说明】秦皮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药理学实验证明,本品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

方六

【组成】雷丸、参、石膏、丹参各60克,人黄100克,黄芩30克.

【用法】上药捣研成粗末,以水煎煮,每次用药木90克,滤取药液,待冷嗳适时,用药液洗浴患儿.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小外感高热.

【说明】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多寄生于竹根部,性味苫寒,有祛邪气,除热之功.配伍人黄、黄芩、苫参等,清热解毒作用更强.

方七

【组成】柴胡、荆芥、紫苏、薄荷、茵陈蒿、白鲜皮各30克.

【用法】将上药捣研成粗末后,入水中煎煮15分钟,去渣,得药液1000毫升,适温热,以毛巾擦拭患儿;或令患儿坐浴盆中洗浴.

每次洗15~20分钟.

【功用】清热散邪.

【适应证】小外感高热.

【说明】方中柴胡、茵陈蒿清解郁热,荆芥、紫苏、薄荷疏散风热,白鲜皮清热燥湿,诸药合用,清中有散,使热邪有出路,故退热效果佳.

方八

【组成】葱白30克,白酒250毫升.

【用法】先将葱白放在粗瓷人碗中捣烂,再将白酒倒入人碗内,点火将酒燃着,待火苗烧到碗边时,即吹熄备用医者用手蘸取带有热气的葱液,在患者头额、胸背及四肢摩擦,以擦至周身皮肤微红为止.

【功用】散热祛邪.

【适应证】外感高热

【说明】葱白所含的挥发油对白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配伍酒之温散,退热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白虎汤加减治小儿外感高

中草药2021-06-25

白虎汤加减治外感高热症

中草药2021-06-25

麻黄汤加减治外感高热医

中草药2021-06-03

郭子光外感高热三阳治方

中草药2021-03-09

胡希恕葛根加生石膏汤加

中草药2019-07-21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