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三叶 2019-08-09 10:24:21
养生之家导读:《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那么伤寒论茯苓四逆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诠释】伤寒发汗为正治,过之则伤表阳;病不解又用下法,则伤里阳,表里阳气俱伤,症见手足逆冷,畏寒路卧,汗出湿冷,面白神靡,脉象沉微等。本方加人参者,益气生津,与附子相配,名参附汤,回阳复脉,配茯苓者,养心安神,益阴除烦.免致纯燥之药增烦劫阴耳。

【治法】回阳益阴。

【方药组成】茯苓4两,人参1两,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甘草2两(炙),干姜一两半。

【服法与禁总】上药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经方方论】

本方由四逆汤加人参、茯苓组成,原方治汗下不解:而又烦躁者。作为伤寒发汗下之,理应得解,病象趋愈。今不但不解,又添烦躁,是汗下伤阳,水气凌心所致。方主茯苓四逆汤,其症可知,烦躁的出现非里热躁扰之大青龙汤:也不是阴盛格阳逼阳于上的载阳证,而是里阳已虚,虚阳扰心,心气不足,心神不宁为是。伸景之所以方中加人参,补心气,除虚烦,安心神,烦除神安,自然表里和谐。

四逆汤中的烦躁症和茯苓四逆汤中的烦躁不同,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白通汤等出现的格阳症、载阳症,是里真寒外假热,物极则反的虚假象,当以反佐之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祛虚烦挽垂阳,以平为度,切勿按白虎汤、大青龙汤之实热烦躁治,否则,真阳焕散危亡立毙。

【经方新用】

(1)茯苓四逆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衰,配丹参20克,车前子30克,北五加皮10克。泽泻10克,泽兰叶30克,药服后,当见尿多肿消为宜。

(2)茯苓四逆汤加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30克,治疗霍乱之亡阳厥脱。

(3)茯苓四逆汤加葶苈子10克,苏子12克,石韦20克,黄芪30克,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之阳亡心衰,肺气将绝。每日1剂半,水煎400毫升,日三夜一服。

【医案举例】

朱某,女.56岁。素患哮喘,近几年加重,发则喘咳,倚息难卧;心悸气促,面浮足肿。因起居不慎,触冒风寒,邪毒闭肺,哮喘复作。刻诊:呼吸浅表,张口抬肩,面青唇黯,额出冷汗,四肢逆冷,精神恍惚.舌黯苔白,舌系代青紫,脉微细欲绝。听诊:心音遥远低钝,律齐无杂音,肺有哮鸣及湿啰音,蔻诊心界增大。血压:60/40毫米汞柱。胸透:肺纹理增重,肋间隙增宽,两肺有片状模糊阴影。辨证:心肾阳衰,肺气将绝,痰饮瘀血,阻肺气逆。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复脉,涤痰活血,肃降肺气。

方药:茯苓四逆汤加味。

组成:茯苓30克,人参15克(另煎兑人),制附子15克,干姜12克,甘草15克,桃杏仁各12克,苏子12克,尊苈子10克,椒目15克,石韦18克,地龙15克。每日1剂半,水煎分早、午、晚三次温服。

复诊:药服5剂,肢温汗止,尿多肿消,喘咳大减,夜能平卧,面黯转红,脉转缓弱。继服上方10剂,诸症缓解。后以麦味地黄和蛤蚧定喘丸交替服用,以求康安。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路志正茯苓四逆汤的配方

中草药2021-03-17

茯苓四逆汤的标准配方与

中草药2021-03-06

茯苓四逆汤原方组成、医

中草药2019-08-29

茯苓四逆汤原文用法用量

中草药2019-08-16

茯苓四逆汤加减化裁_临

中草药2019-08-12

茯苓四逆汤的合方思路与

中草药2019-08-10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