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学生焦虑的方法
孩子焦虑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常常表现得过分紧张,特别是对于陌生环境、陌生事物,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状态,惶恐不安。有的孩子对学习过度紧张,害怕考试成绩不好;有的到了新的学校,担心与同学处不好关系;有的因为自己有缺点,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不敢去上学,等等。总的来说,儿童的焦虑有以下几种类型: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的素质性焦虑;由于突发事件使得儿童心理难以承受而整天担心害怕而产生的境遇性焦虑;由于与亲属特别是父母的分离而出现的分离性焦虑,表现为心烦意乱,无心学习,甚至逃学、出走;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害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担心受到责备而产生的期待性焦虑;还有由于家庭不和睦,使孩子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环境中,从而产生的环境性焦虑。
无论儿童的焦虑属于哪种类型,都与其自身的先天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不良的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度保护,当孩子走出了家庭进入社会,就如同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即使是一点不顺心的事,也能使孩子产生过度的焦虑。有些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过于急切,不考虑孩子的负荷能力,对孩子要求过高,甚至过度惩罚,使孩子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很强的焦虑反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度的焦虑往往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父母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后,应予以科学的引导,以尽早让孩子摆脱困境。家长不妨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孩子战胜焦虑。
1.要做好早期预防工作孩子的焦虑心理大多来自于幼年形成的症结。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科学,绝不能走入误区。例如,要有意识地从小训练孩子调节情感的能力,培养他们勇敢、坚毅、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在战胜逆境过程中,提高应对和摆脱挫折的能力,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及对困难的耐受能力等。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发育和成长的土壤,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重要。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家庭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整洁、有条理: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嚷,更不能出现动手砸东西等不良行为。
3.适当放宽对孩子的要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学习上的尖子,有些孩子只要努力了,或者父母已经尽到责任就行了。千万不要总是对孩子唠唠叨叨,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促使孩子公开和父母对抗,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4.恰当地指导孩子当孩子对某事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讲出自己所担忧的事情,对孩子的痛苦表示同情,并尽量消除孩子的顾虑,帮助孩子控制不安和失败的心情。由于焦虑往往是和紧张的气氛相联系的,所以可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这都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