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床·赵佶,等《圣济总录》。
【原料】人参3~5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粳米100克。
【制作】①将人参、生姜切成薄片。②把白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重复2次。③合并2次药汁,分早晚2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服法】作早、晚餐,空腹温热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益胃。
人参性温、味甘而微苦,有补肺益脾的作用。近代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也有报道,人参可使慢性胃炎患者胃病消除,食欲增强,大便正常。《珍珠囊》中说其“补胃气”。《日华子本草》称其“调中治气,消食开胃”。《本草汇言》中载有:“人参补气生血,脾胃衰薄,饮食减少,或吐或呕,用之以和中而健脾。”
白茯苓又名云苓、茯苓、赤茯苓,性平、味甘,有益脾和胃、利水渗湿的作用。清代著名医家王好古称其能“益脾胃”。《药性论》说茯苓“开胃,止呕逆”。茯苓
与人参、粳米煮粥,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少、便溏等症,很有效验。
生姜既是调味品,又是一味暖胃散寒、温中止呕的良药,与人参、茯苓合而做粥,对脾胃虚寒、泛吐清水、胃部隐隐冷痛、喜按喜暖的胃寒病颇有裨益。
【适用人群】①体质虚弱、脾胃不足、倦怠乏力、面色比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②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患者的食疗。
【禁忌人群】①此粥补力缓慢,可长年服用。②急性病期间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