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21-07-05 21:23:04
养生之家导读: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痛经

痛经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经水为血所化,血随气行,气充血沛,气顺血和,则经行畅通而无疼痛之患;若气滞血瘀或气虚血少,则经行不畅,不通则痛,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桃红四物汤理气化瘀养血,使气血流畅,冲任胞宫正常生理功能恢复,故用之临床,每获良效。

【临床应用】

武氏用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本病100例,方药:当归、赤芍、白芍、熟地、焦白术、焦山栀、柴胡、桃仁、红花各10g,川芎、甘草各6g。结果:治愈72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余氏用本方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腹痛28例。方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药用:桃仁、当归、延胡索、香附、乳香、没药各10g,红花、川芎各6g,木香5g。加减:偏气滞者加枳壳、乌药;偏血瘀者加五灵脂、赤芍;瘀热较甚者加牡丹皮、栀子;血瘀较重者加莪术、三棱;恶心欲呕者加法半夏、陈皮。结果:痊愈(经行或经前、经后腹痛腹胀消失,周期正常)27例;无效(治疗时腹痛腹胀稍减,停药后仍如旧)1例,痊愈率96.43%,其中服药最少5剂,最多15剂。孙氏等报道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本病160例。药用: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乌药、柴胡各10g,白芍、蒲黄、灵脂、牛膝各9g,元胡15g,甘草6g。结果:治愈105例,有效5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75%。

【病案举例】

1.汪某,18岁,农民。于1995年3月8日初诊。患者14岁月经来潮,周期22~24天,经期3~5天,经行量多。挟有血块,经色紫暗,滞涩难下。每次经前4~5天小腹即有胀痛,逐渐疼痛加剧,腰骶部坠胀,胸胁胀闷,乳房作胀,烦热口渴,腹有热感,剧痛时呕吐,不能劳作。就诊时面色苍白,呈痛苦面容,出冷汗,手足发凉。舌质暗红,苔薄黄微燥,脉弦数。证属肝郁气滞,瘀热互结,血行不畅所致。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之。2剂服完腹痛即消失。嘱每月经前服药3~5剂。第2个月服药5剂后月经来潮,经行较前已畅,小腹疼痛减轻。因患者倍受痛经之苦,坚持治疗4个月经周期,小腹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月经正常,病获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2.张某,女,39岁,已婚。1998年2月3日初诊。经前1周,始觉腹胀而痛,经行则下腹重坠,痛势加剧,恶心欲呕,纳食减少,经量涩少起块,1~2天后经量增而腹胀痛渐止,痛已10年,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涩。诊为经行腹痛。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逐瘀止痛。处方:桃仁、当归、香附、延胡索、赤芍、五灵脂各10g,木香、法半夏各5g红花6g.服3剂后,经行腹痛减。在下次月经前1周,上方减木香加莪术10g,服4剂,经行腹痛若失,下期经前再服4剂。经随访,经前经期无腹痛腹胀。

3.患者,女,23岁,未婚。1997年4月5日初诊。该患者14岁初潮即患痛经,经行第2、3天腹痛加剧,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需注射镇痛剂,每次行经多见内膜样物,排出后疼痛渐减,周期经量尚可。舌红,苔薄,脉弦细。诊断:膜样痛经治则:理气活血,止痛化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丹参15g,当归9g,白芍3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20g,蒲黄10g,乳香6g,没药6g,巴戟天12g,山芋12g,三七粉(分冲)6g。每日1剂,连服14剂。服药后月经来潮,膜样物排出较多,腹痛较前减轻,未见呕吐。二诊舌常,苔薄,脉弦细,仍宗前法调之:丹参15g,当归12g,白芍12g,巴戟天12g,山芋12g,紫石英10g,香附10g,乌药10g,桃仁9g,红花9g,蒲黄10g,五灵脂10g。再服14剂。服药后行经腹痛明显减轻,未见大片状膜样物排出,稍感腰酸困。三诊脉弦,继用上方,减紫石英,加熟地21g继服14剂。痛经基本消失,经期、经量正常,无恶心呕吐,一般状况良好

4.王某,女,18岁。于1997年4月19日初诊。月经周期尚规律,3年来每于经前1周起,出现小腹隐痛和乳房胀痛,每次行经时小腹疼痛剧烈,反射至腰背部,甚至恶心呕吐,不能坚持上课。本次月经4月2日来潮,经色暗红有瘀块,量少,行经5~6天后干净,舌苔薄黄,质淡红,脉细弦。属气滞血瘀,血行不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6剂。水煎服,日1剂,腰腹疼痛消失,仍有轻度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脉细弦。以原方加川朴10g,继服6剂,水煎,日服1剂。述6月3日经行腹痛未作,经血暗红,量中等,无血块,舌质淡红,脉细略弦。仍以原方继服10剂,水煎,日服1剂,追访3个月,月经正常,上述症状消失。

5.郭某,女,39岁,工人,已婚。1993年9月4日就诊5年来月经量少,小腹刺痛、经血有血块,经色暗红。近半年来颜面色素斑不断加深,舌边瘀点,苔白脉弦滑。诊为瘀血阻滞,经行不畅。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理气止痛药治疗。处方:桃红、红花、川芎、当归尾、赤芍、乌药、元胡各10g,木香9g,香附6g。水煎顿服。连服9剂,面部黑斑大减,心情舒畅,月经量增多,腹痛已除,继以归芍益母丸于每月经前1周服用,连续服3个周期,症消病愈。

6.患者14岁月经初潮,有痛经史,1991年10月初诊。月经来潮第1天,少腹疼痛,经色鲜红,量适中,夹有小瘀块,块下病减,每经行期必服止痛药,舌淡红,边尖有瘀点,脉弦细。

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川芎15g,玄胡15g,香附15g,蒲黄10g,五灵脂15g,怀牛膝15g,益母草30g,甘草10g。服药3剂,腹痛消失。以后经前3天服上方3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腹痛基本消失

按:此例为血瘀痛经,由于血瘀阻滞了冲任胞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导致痛经,用桃红四物汤活血通经、消除血瘀,使冲任通畅、血行无阻而达到“通则不痛”的功效。

7.刘某,女,19岁,处女。1989年5月18日初诊。诉月经16岁初潮,经来小腹痛,前几年疼痛尚能忍受,近半年明显加重,每次月经来前2天小腹始感疼痛,呈绞痛,阵发性加剧,拒按,痛甚时汗出不止,坐卧不安,伴腰痛,乳房胀痛。月经来后2天疼痛减轻,月经过后痛止,月经色黑有块由于疼痛,逢月经来前即有一种恐惧感,经期无法坚持工作,此次就诊正值痛经第1天,察其患者捧腹弯腰,头汗不止,面色苍白,舌边有瘀斑,脉沉弦。根据经来腹痛的特点,中医诊为痛经,治宜活血化瘀,佐以行气止痛。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味。处方:桃仁、红花、熟地、赤芍、延胡索、香附各9g,白芍、当归、川芎各12g,益母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药进3剂疼痛明显减轻,唯感轻微腰酸,小腹胀坠痛,月经颜色转为正常,瘀块明显减少,故嘱后3个月逢月经来前继服上方,经用上方共12剂,痛经消失,随访2月未发。

按:本例痛经,系气滞血瘀,瘀阻胞宫所致,故在选用活血化瘀药时,配以适量的行气药,此乃气行血则行之意。在服药方法上采用择时服药法。所谓择时,就是在月经将临之际服用3~5剂即停,待下月行经之前再重复服药,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8.俞某,女,34岁。1989年7月13日初诊。黄疸肝炎愈后,诉经来腹痛,量少,色紫有块。小腹胀满不适,妇科检查无殊,症见面色晦暗,舌暗红,脉细涩。投以桃红四物汤加丁香15g,艾叶3g,益母草10g,泽兰5g.5剂。嘱每逢经期服用,连续3个月服用15剂,痛经已除,月经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痛经或月经不调属气血凝滞,经来量少,色紫暗者均可应用,效如应桴。方中用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以调经;丁香配川芎、白芍行气和血以止痛;泽兰、益母草为调经之圣药;艾叶暖宫调经以除阻滞,故可治疗痛经等月经病。

9.张某,女,25岁。自1993年起每次月经推迟约10天左右,经来即痛,伴色黑,量少有瘀块,曾多次服乌鸡白凤丸、益母草冲剂,开始效果较好,但近半年来效果不佳。舌淡紫,苔。、

薄,脉弦。治以活血化瘀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益母草、鸡血藤、艾叶、香附、延胡索各10g,生黄芪15g。服5剂,月经来潮,痛经减轻,量增多。

嘱每次月经前1周服上方3~5剂,连续5个月,痛经消失,月经正常,追踪半年未见复发。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痛风性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膝关节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牛皮癣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风湿性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腰痛医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腰扭伤

中草药2021-07-06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