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41岁。1997年8月13日来诊。左侧腹、髋、腰、
痛,连及左腿4年余,逐渐加重。现不能持重,不能久立,步行不过20步,若持重或久立或步行过20步,则腰骶剧痛,双腿麻木,下蹲位才能慢慢缓解。夜间不能平卧,被迫坐伏位,彻夜难寐。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查: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第四腰椎左偏,压痛(+)。余思其病久必瘀,于是用血府逐瘀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无效。细审之,见其倦怠乏力,纳呆,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此乃元气大衰。
治则:补中升阳举陷,化瘀通络。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元胡15g,麻黄5g,杏仁10g,薏苡仁15g,苍术10g,半夏10g,生姜10g。
1日1剂,水煎服。5剂痛减,16剂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语:初服活血化瘀药无效,是因中气亏虚,血无以推荡。
本患者系农民,长年超强度劳动,劳则伤脾,耗伤元气,气不系筋,而致筋伤,形成腰脱。《证体类要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是以补中益气汤培补脾胃元气,则“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气充则血和“血和则经脉流行,营付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灵枢·本藏》),故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