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四物汤加减治三叉神经痛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1-06-12 10:16:10
养生之家导读: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由炎症、外伤、肿瘤、血管病等引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为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呈切割样、针刺样和阵发性。一次发作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可连续多次发作。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最常见的是下颚和(或)上区域内疼痛。进行一些涉及三叉神经运动功能的动作(如刷牙和咀嚼)或触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一些触发点(如上下唇、鼻翼外侧等)可激发疼痛的发作。严重者在发作时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缓解期正常。随病程进展,缓解期日益缩短,多为单侧性,个别患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两侧疼痛。

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青壮年多见,疼痛的部位、性质及触发点与原发者相同,但疼痛较持久,检查可见三叉神经等损害的阳性体征,如面部感觉障碍、角膜反射迟钝及咀嚼肌瘫痪、萎缩等。应检查有无肿瘤或其他病变压迫三叉神经或累及其在脑干内的通路。该病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

中医学称本病为“偏头风”、“面痛”等。发病上明显具有风邪的特点。风邪传入经络,气血凝滞不行,不通则痛治疗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痉,临床上常用四物汤加减治疗。

【临床应用】

陈氏4等以加味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疗效明显。35例患者,其中女28例,男7例30~40岁4例,40~50岁18例,50岁以上13例;病程1个月以内7例,16个月17例,6个月以上11例。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多为阵发性烧灼样疼痛,甚至面部肌肉抽搐,流泪,流涎;常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后停止,反复发作。药用: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地龙各12g,甘草10g,葛根30g。阴虚者去熟地,加生地;肝阳偏亢者去葛根,加石决明、钩藤;气虚者加人参或党参;风痰壅盛者加制南星。日1剂,水煎服。治疗结果:用药4~15剂后,疼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者28例。半年后复发者7例,但发作次数减少,疼痛较以往减轻。

【病案举例】

1.张某,女,49岁,2000年7月12日就诊。患三叉神经痛2个月,经服卡马西平无效,诉左面颊阵发性烧灼样疼痛,日数次,每次持续2mn左右,伴心烦易怒,失眠口干,舌红,脉弦数。药用生地、石决明、葛根各30g,夜交藤25g,白芍60g,川芎、当归各20g,地龙、钩藤各15g,甘草10g。日1剂,服4剂后失眠缓解,疼痛减轻。

减夜交藤,继续服药10剂,症状完全消除,至今未复发。

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而女性以血为本,40岁以后常精血亏虚。“通则不痛”,故疼痛多为血脉瘀滞所致,头为人身之首,巅顶之上惟风可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选用四物汤养血活血,加葛根、地龙以增强活血通络,因而收到显效。

2.纪某,女,40岁。1993年7月23就诊。患者年前因做绝育手术及劳累过度出现右侧颊部阵发性疼痛不适,向上走窜。后未及时诊治,病情加重,累及整个右侧头面部,呈闪电如针刺、刀割、烧灼样疼痛。曾在当地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并给予卡马西平片及中药治疗,均未好转。刻下伴见项强,口干不欲饮,鼻无涕,纳差,失眠,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晦暗,月经量少有血块,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为“面风”,证属阴血虚、筋脉失养,予四物汤加减,以养血荣筋。处方:当归、麦冬、僵蚕、钩藤、川芎各12g,何首乌、葛根、白芍各20g,生地15g天麻9g,栀子、蝉蜕、豆豉各6g。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该方加减服20余剂,三叉神经痛消失,月经正常。

按:患者绝育手术后伤及肾阴,过度劳累损血,阴血俱虚,肝风内动,筋脉挛急,出现三叉神经痛、月经量少等症,故用四物汤加何首乌以养阴血治其本;天麻、钩藤、僵蚕等平肝息风治其标,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另外,本案也不失为异病同治,故三叉神经痛消失,月经正常。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痛风性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膝关节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牛皮癣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风湿性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腰痛医

中草药2021-07-06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腰扭伤

中草药2021-07-06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