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黄疸中成药有哪些?黄疸中成药大全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天鱼 2019-09-06 08:17:43
养生之家导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一种肝胆疾病。那么黄疸中成药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黄疸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一种肝胆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外感湿热邪毒,内蕴湿热有关。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湿热夹毒则为急黄。甲型肝炎,急性、恶急性肝坏死均可见黄疸。肝癌后期、胆石症阻塞亦可见黄疸,不属本症讨论范围。黄疸病机为湿热郁蒸,肝胆失于疏泄。故治疗以疏肝利胆,利湿清热,祛瘀解毒为主,阳黄重在清热,急黄更需解毒,阴黄当须健脾温化祛湿。

(1)肝胆湿热证(阳黄、急黄)

症状身目俱黄,鲜明如橘,口干口苦,心烦懊侬,胁痛腹胀,呕恶欲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数。

选药首选茵栀黄注射液,1次10~20毫升,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静脉点滴。湿热蕴结,胁痛,发热,尿道刺痛,小腹胀痛者,并服八宝丹,1次4粒,1日3次,以活血解毒。好转后茵栀黄注射液,可改肌内注射,1次2~4毫升,并服茵栀黄口服液,1次10~20毫升,1日3次。热减湿存,可服茵陈五苓丸,1次6克,1日3次,以化气行水,祛湿清热。后期湿热俱减,仍有黄疸,两胁胀痛者,当舒肝利胆,理气化湿,可服黄疸肝炎丸,1次1~2丸,1日3次。

(2)寒湿阻遏证(阴黄)

症状身目俱黄,其色晦暗,或如烟熏,脘闷腹胀,纳少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选药首选茵陈术附合剂,口服,1次30~50毫升,1日2次。若湿浊阻中,嗳气频作,呕恶欲吐者,并服藿香正气丸,1次1丸,1日3次。若时值暑月,暑多夹湿,湿浊阻中者,宜服六合定中丸,1次6克,1日3次。

★特别提示

黄疸一证,湿热为患,病在肝胆,脾胃相关。热郁毒盛,血瘀必然。茵栀黄注射液,重在清热利湿,凉血活瘀,故首选其注射剂静脉给药,功效甚捷。湿热毒邪充斥,血瘀阻络则胁痛,下注则尿道刺痛者,必佐八宝丹,以化瘀解毒。热减湿浊不化者,需化气行水,湿热分消,故用茵陈五苓丸。后期湿热大减,气机不畅,余邪不去,致胁肋胀痛者,用黄疸肝炎丸,以舒肝理气,化湿清热,善其后。但湿从寒化,寒湿郁阻而成阴黄者,当祛湿为要,湿为阴邪,非温不能化,重在温化寒湿。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故健脾亦极关键,因脾健则升,胃和则降,枢机利,则升降调,故用茵陈术附合剂,以温化寒湿,健脾和胃,利湿退黄。若湿浊不化,阻于中焦,升降失常者,当佐藿香正气丸,或六合定中丸,以芳香化浊,和中消食,令湿邪去,正气安。

总之,黄疸辨治,首辨阴阳。阳黄湿热,孰轻孰重,治当有别;阴黄寒湿,肝胆郁滞,寒湿困脾,浊邪阻中,非温不能化湿,非芳香不能化浊。临证必须明辨,才能辨治有序,效如O鼓。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小柴胡汤加减治新生儿黄

中草药2021-07-29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黄疸型

中草药2021-07-02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黄疸医

中草药2021-07-02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黄疸医

中草药2021-06-16

四逆散加减治、胆囊摘除

中草药2021-06-12

二陈汤加减治黄疸医案、

中草药2021-06-09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