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用量】
丹皮、当归、黄芩、白芍、山栀子、钩藤(后下)各10g,柴胡、青皮、甘草各6g。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柴胡、芍药疏肝解郁,山栀子、黄芩、丹皮清热凉血泻火。全方共呈清肝泻火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火郁所致的内伤头痛。
本方具有调整肝胆功能,止痛,退热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头痛因恼怒即发,烦躁易惊,胁肋疼痛,目赤肿痛,睡眠不宁等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肋骨软骨炎、神经官能症、偏头痛、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腋下淋巴结、胸壁结核、肋骨结核、小儿发热、眼病、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证,而必须症见胁肋刺痛、口渴身热,烦躁不寐,小便黄赤,苔薄黄,脉弦数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高脂血症(肝郁化火型)治宜清泻肝火。
以柴胡清肝饮加味:决明子15g,泽泻、知母、黄芩、钩藤(后下)青皮、枳壳、柴胡各12g,山栀子9g,木通、苏梗、大黄(后下)、甘草各6g为主治方。
若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者,加山萸肉15g,何首乌12g。胸憋闷痛,苔黄腻者,加瓜蒌15g,竹茹12g。
2.急性蜂窝织炎(肝脾火郁型)治宜清肝解郁、消肿化毒。
以本方加减:金银花20g,牛蒡子20g,当妇、山栀子、黄芩、皂角刺、厚朴、生甘草各10g,柴胡Sg为主治方。
3.乳头皲裂(肝火旺盛型)治宜清泻肝火,润燥止痛。
以本方加减:生地、茯苓各20g,当归15g,黄芩、出栀子、地骨皮、天花粉、生甘草各10g,柴胡5g为主治方。
4.乳腺导管乳头状瘤(肝郁火旺型)治宜舒肝解郁,清热凉血。
以本方加减:紫草15g,炒五灵脂、山慈菇、香附、山栀子、牡丹皮、白芍、龙胆草各10g,柴胡6g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目赤肿痛加决明子、夏枯草以清肝明目。
2.口苦胁痛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清肝理气止痛。
3.睡眠不宁加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
4.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芦荟以清热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