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餐酒搭配成为流行,茶悠然地在口腔中和食物温润融合,为那些不善于饮酒的人找到了新的天地。古人言:“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这大约就是茶配餐最古朴的说法了,茶配餐看似新奇,但是向来和各地的饮食文化有关。
民间所流传的“粗茶淡饭,延年益寿”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要想身体健康,正确的饮食方法是:以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米面混食、粮豆混食,适当地辅以包括肉类在内的各种动物性食品,常喝粗茶。
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粗茶”
“粗茶”指的是较粗老的茶叶,与新茶相对。以绿茶为例,绿茶素以最新、最嫩的茶叶为贵,但是从营养的角度来看,价格昂贵的茶不一定胜于价格低廉的老茶和粗茶。新茶多为嫩芽,叶片非常薄,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几乎不含茶丹宁、茶多酚以及茶多糖之类苦味物质,因此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随着日照时间的增加,茶叶的叶片也会变得肥厚,树叶中积累了大量丹宁和多酚类物质,在此时采摘的茶叶,其味道比较苦,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粗茶”。尽管粗茶又苦又涩,但是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等物质,对人体却有很大的好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自由基在人体内的伤害,有抗衰老的作用,同时它还能阻断火腿、香肠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它还能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保持血管畅通,对维护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作用;茶多糖可以缓解和减轻糖尿病症状,对降低血脂、血压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从健康角度看,粗茶的营养价值反而更高。
大多数的人把“淡饭”和粗粮、素食等同起来,事实上,它指的是富含充足蛋白质的天然食物。天然食物相对于精致加工的食物而言,不但包含丰富的谷类食物和蔬菜,也包括脂肪含量低的鱼肉、牛肉、鸭肉、鸡肉等。蔬菜中含有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可以防止消化道疾病和便秘,帮助吸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促使体内排出多余胆固醇,对于防止高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具有一定的功能。构成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就是蛋白质,是生命中的重要能量。“淡饭”的另一层含义就是饮食不要太成,医学研究表明,饮食过成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甚至骨折,还容易患上高血压,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
古往今来,古代医著中提出的杂食思想,一直被国人高度重视。人们在养生实践中认识到:粗茶淡饭者长寿,肥肉精粮者天之,而今天,提倡杂粮和粗茶淡饭显得更为重要。餐桌上的各种油腻食物,引发了冠心病、动脉硬化、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一系列的“富裕病”。有的人为了健康长寿,一听说某种食品对身体不宜,就一口不吃;一听说某种食品有助于延年益寿,就拼命地吃。为了防止肥胖症和动脉硬化,很多人拒绝食用肥肉和动物性脂肪,只吃瘦肉和植物油,以为这样就会安然无恙。殊不知,瘦肉所含的氨基酸进入人体以后,在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变成同型半胱氨酸,进而为动脉血管硬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同时,摄取高植物油食物和低胆固醇,在一定的程度上虽然可以防止动脉血管硬化的发生,但容易患上胆结石症,和正常人相比,导致死亡的几率高出2倍以上。所以,提倡粗茶淡饭和杂食,即混合饮食,平衡膳食,反对偏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米面混食、粮豆混食,适当地辅以包括肥肉在内的各种动物性食品,这才是健康的万全之策。
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好,物质极度缺乏,以“粗茶淡饭”
为主,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人口增长却是飞速的。其实,过去的那种“粗茶淡饭”,虽味淡了点、吃起来粗糙了点,却是营养科学的。
“粗茶淡饭”之中少了香精、少了色素、少了加工工序,保留了食物最初的色、香、味和原有的营养成分,这里面就包括天然的食物酵素。但是现代人的饮食过度精细化,营养物质减少,酵素也失活了。
就拿我们平时所吃的精制米面来说,虽然看着精白,吃着香醇,容易咀嚼,好下咽,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谷物的胚芽和麸皮都被剥掉了,其中所含的大量营养物质和天然食物酵素都被浪费掉了。小麦胚芽和稻谷胚芽之中不但含有植物生化素,而且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铬等矿物质和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我们吃到的精制米面中的镁仅剩下原来的19%,铬只剩下原来的12%。镁是酵素最好的辅剂,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毒,能防止钙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诱发痉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再来说铬,人体长时间缺铬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铬能帮助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人细胞的效率。
以精制粮食为主的人容易缺乏以下三种营养素:硫胺素(维生素B1),缺乏硫胺素之后,易导致浮肿、手指发麻、感觉迟钝;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核黄素会导致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炎;尼克酸(维生素PP),缺乏尼克酸会导致癞皮病,主要表现是皮炎和腹泻等症。而这三种维生素也是必需的酵素活化剂。
全谷类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糖等,它们在肠道之中很难被消化,进入大肠之后会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有抗癌之功一.全谷物的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低,能防治糖尿病,还有一定的减肥之功。从营养学的角度上说,长时间吃精制米面是很容易缺乏营养的。
米面在精加工的过程中,里面的营养物质已经被破坏,加工成熟之后,里面的酵素也被破坏了。超市中那些袋包装的加工类食品除了存在上述问题,还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尤其是亚硝酸盐,广泛添加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添加过量,很容易生成亚硝胺,它是一种致癌物,增加了人体患癌症的概率。
精制米面不但营养成分部分被破坏,而且需要人体发动大量酵素促进其分解消化,无形之中浪费了体内的酵素。而精制食品中的各种化学添加剂也增加了人体的排毒负担。毒素堆积在细胞周围,刺激组织诱发细胞变性,最终导致病变。
再说日常的食用油,经过氢化处理之后会转变成反式脂肪酸,虽然口感香酥、爽滑、松软,耐高温、不易变质,但是它对人体却是有一定伤害的。20世纪末,美国科学家经过8年的研究之后发现,反式脂肪酸会让人体的细胞膜变硬,阻止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让细胞缺氧,出现大量自由基,使得营养物质难以吸收,废物不能排出,细胞膜表面受体由此变得不正常,对荷尔蒙和抗体的敏感性下降,最终细胞由于水分和营养流失而凋亡。由此可见,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不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诱发炎症,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血栓,还会干扰脂肪代谢,使得动脉硬化、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增加5倍以上,还可能诱发腹型肥胖,增加女性患Ⅱ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危险,导致不孕症的患病率高达70%以上,甚至会损伤人们的认知能力,诱发早老性痴呆。
当我们去超市购买加工制品的时候,如果看到包装上标着人造黄油、起酥油、植物酥油、人造脂肪、奶精、精炼油、植脂末、植物奶油等,即为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进入人体之后需要大量的酵素来将其分解代谢掉。天然植物里面的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中需要大概5天的时间才能完全被分解代谢,反式脂肪酸需要大概50天的时间才能被分解代谢掉,身体中代谢酵素和脂肪酵素不足的人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久。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不难推断,适当吃些粗杂粮,少吃一些精制的或经过油炸的食物,购买油的时候选择那些含反式脂肪酸少的油,就能大大降低酵素的消耗最,为机体健康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