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37℃,人们首先想的就是体温,37℃是人体内环境中的温度,也是体表正常温度和发烧之问的临界点。
酵素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我们身体中的酵素有的酵素,只要体温下降l℃,活性就会降低50%以上,新陈代谢的速度会下降12%;反之,体温上升l℃,免疫力甚至能提高1倍以上。人体保持良好状态下,体温处在37℃,这个时候酵素的活性最佳,而这个温度也是酵素的最适宜温度。人体的温度达到38~40℃的时候,酵素即会处在更加活跃的状态。
38℃是什么概念呢?它意味着你的机体已经受外邪侵袭了,病原菌已经进入到血液之中,身体的自愈能力开始执行杀灭细菌的任务,会表现出全身酸痛、食欲下降,此即自愈功能让体内酵素活化同时激发白细胞增殖制造出的特殊内环境,为人体抵抗疾病的自我保护机制。体温高达40℃的时候,部分病毒会被烧死,酵素的高效活动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会提升,让病毒不能继续增殖。如果你的进水量充足,一般来说是不会烧出问题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打退烧针、服退烧药,病毒很可能会“变本加厉”。
癌细胞、病毒在35%的时候很容易增殖,在40℃的时候却会被烧死,所以有时候发烧并不见得是件坏事,你还能发烧,说明你机体的免疫力还是挺强的。
发烧的过程中会消耗身体中的大量酵素,因此发烧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摄入充足的酵素或酵素补充剂。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症状中,很多案例证明加量服用酵素补充剂可以改善症状,对身体康复大有益处。
多数酵素在38℃以上的环境中会慢慢丧失活性,人体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42℃,因此不用担心温度过高会导致身体中的酵素失活,而低体温导致的酵素失活倒是更让人担忧。
现代人的体温普遍比较低,而低体温会让酵素在身体中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一半,免疫力低下研究表明,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从中医的角度说,寒为阴邪,伤人阳气.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常年的寒凉体质有关。阳虚体寒,身体变冷,血管收缩,血液就会变得黏稠,血液循环就会变差,不能将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缺乏阳气、营养,则不能转换热能,酵素的活性就会大大下降,功能也会变差,这样一来,酵素分解老旧细胞、制造新细胞的功能就不能顺利进行,人体中的废物和毒素就不能顺利排出体外,久而久之就会诱发疾病。
人在发烧的时候体温会上升,这个时候酵素也会随着体温的上升变得活跃,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保持正常的体温--37℃,让酵素处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更有益健康?
从中医的角度说,阳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这和保持37℃的体温能维持酵素活性的理论异曲同T。人体的阳气旺盛,身体中的酵素活跃,才可以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外邪。不过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着实让人担心,夏天吹空调,冬天薄衣衫,再加上喜食冰饮,不爱运动等,“低体温”成了普遍现象。那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寒凉体质,养护阳气呢?
1.及时增减衣物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不能不分季节和寒热变化袒胸露背,尤其是女孩儿,不能一味地要“风度”而不要“温度”,适时更衣为“闭藏”,以无泻皮肤,养阳升阳。
2.增加运动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运动一会儿身体就会发热,这是因为运动的过程中能产生能量,人体中40%的热量是肌肉产生的,经常运动能活动经络,如快步走、慢跑等,能促进消化酵素利用血糖,进而达到降糖、抗氧化、增强消化功能的目的。不过要注意一点,运动不能过量,否则会消耗掉身体中大量的酵素,甚至会加速细胞老化。
3.适当吃温热的食物
对于属寒凉体质的人来说,平时可适当吃些阳性食物,控制阴性食物的摄入量,避免吃反季的寒凉果蔬,。阳性食物能解表散寒、温补脾胃、宣通明阳、提升体温:、红色、黑色、橙色、黄色的食物均能温暖身体,生姜、大葱、川椒、胡椒、栗子、洋葱等也有温暖身体的作用。
4.艾灸穴位
对于寒凉体质的人来说,可以尝试一下艾灸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和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这两个穴位都是人体阳气汇集的地方,可以提升人体阳气,促进体温的上升,活化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