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食疗养生/健康饮食/文章正文

清热解毒的药茶有哪些?清热解毒喝什么茶比较好 食疗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0-02-06 18:48:19
养生之家导读:凡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茶称为清热解毒药茶,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凡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茶称为清热解毒药茶.

清热解毒药茶药性、食性偏于寒凉,主要适宜于胃热肠热肺热肝火旺等人服用,对十目赤咽痛、痈肿疮疖、痢疾、痔疮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这类药茶苦寒,容易损伤脾胃,所以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对于脾胃虚寒者也应总饮.

泻心汤

【方源】汉·张仲景《伤寒论》

【原料】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6克.

【制作】上三味以沸水冲泡,盖闷数分钟,取汁去渣即可.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降火,止血.

【方解】此茶来源于《伤寒论》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皆为苦寒药物,大黄善清胃肠之火,常用于胃肠积热,大便不通;连以泻心火解热毒见长,为止呕治痢的要药;黄芩则泻上焦肺火,清肠中湿热,是一味很好的消炎、抗菌药物三药合用热去火降,呕停血止.

【适用范围】①胃热引起的心烦、口渴、口臭、便秘、脘腹胀满疼痛等症②热盛引起的吐血、鼻出血、牙龈渗血等症候.③急性菌痢初期,里急后重、大便不爽者的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①本药茶药性苦寒,易伤脾胃,以不宜久服,中病即止②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不饮用.③体质虚弱引起的牙龈出血鼻出血不宜饮服.④大黄有行瘀通经的作用,故妇女孕期、月经期不宜饮服.

槐叶茶

【方源】]唐·昝殷《食医心鉴》

1.

【制作】①将嫩槐叶洗净,以开水焯熟,或蒸熟晒干,备用②每次取30克,纱布包裹,置保温瓶中,以开水泡闷20分钟即可.

【服法】代茶频饮,每1剂.

【功效】清热止血.

【方解】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嫩叶,春夏采取晒干备用其花朵或花蕾为槐花性味功用基本相同.槐叶具有凉血止血的功能,善人下焦《滇南木草》谓其"治一切大小便下血或疮疼痛,脓血不止".临床多用以治疗"肠风下血,便前出血,血色鲜红者.便血之症多与大肠热盛、脉络损伤有关,治宜泻火清肠,凉血止血故服用本茶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本品除治疗痔疾外,外用可治疗慢性湿疹,方法为先将鲜卟水中冲洗干净,捣烂如泥状,外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

【适用范围】①肠热便血,痔疮出血.②球结膜出血.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不实者忌用.

竹叶茶

【方源】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原料】淡竹叶适量

【制作】①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②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

【服法】代茶频饮,每∏1剂.

【功效】清凉解暑,利尿除烦

【方解】本茶在《圣济总录》中为治疗"霍乱痢后,烦热燥渴卧不安"而设.但是在民间常作为夏季清凉饮料,用于清热解暑.竹叶性寒味甘、淡《药品化义》云:"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本草纲目云:"去烦热,利小便,清心".可见,竹叶以清暑热、解烦渴为长,常用于内火旺,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心烦口渴之症,亦是夏季清暑解热之佳品.

【适用范围】①夏季解暑热之用.②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③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注意事项】①若有新鲜竹叶,可以取20~30克洗净切碎直接泡茶饮用②脾胃虚寒之大便泄、胃隐痛者不宜服用.③现代研究证明,木品能增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慎用.

皋芦叶茶

【方源】明朱,等《普济方》

【原料】皋芦叶1把.

【制作】皋芦叶洗净切碎,水煎取汁即可.

【服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通淋利尿,除烦利咽.

【方解】小肠有"泌别清浊"的功能,即与尿液的代谢有关如小肠的泌别功能正常,则小便正常;如小肠泌别功能失调,则小便短少.因此在治疗小便淋沥不尽之症时,可作为通利小肠的方法之一.本品为山茶科皋芦的叶,性平味苦,有通利小肠利小便的作用,正如《海药本草》

指出:"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适用于小便淋沥不尽的病症.另外,由于本品性寒,能清热除烦,《本草拾遗》载:"煮为饮,止渴明目,除烦,不睡,消痰",所以又可用于胃热之症.如糖尿病早期出现胃热口渴、易饥多食等症时,可以选用此茶作为辅助治疗.

【适用范围】①胃热引起的口渴、头痛、烦热咽痛等.②小便淋沥不尽,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病症.③糖尿病、慢性胃炎等属于胃热者之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柳叶茶.

【方源】明·李时珍濒湖集验方》

【原料】鲜柳叶30克.

【制作】将柳叶洗净,晾十水分,切碎,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20分钟即可.

【服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利尿,透疹,解毒.

【方解】柳叶即杨柳科垂柳之叶,春夏采收嫩枝叶备用本品性寒味苦,无毒,民间常用以煎汤内服并洗身,对治疗小儿麻疹与柽柳有相同功效本品含有水杨苷,一旦被人体吸收后即变为水杨酸,有解热止痛功效.本品亦含鞣质和碘《本草纲目》说能疗白浊,治黄疸,解丹毒.

另据临床报道,鲜柳叶煎剂对肺炎、膀胱炎乳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皮肤疖肿等有较好疗效,对传染性肝炎有降酶作用.因柳叶含有丰富的碘,有人用其制成糖衣片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适用范围】①小便混浊不清或尿后有白浊溢出.②麻疹初期,出疹不畅.③体质偏热,小便短少者.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饮服.

木槿花茶

【方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原料】木槿花9克(鲜品30克).

【制作】木槿花洗净,置盏杯中,加入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后即可.

【服法】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

【方解】木槿花为锦葵种植物木槿的花朵,有赤、白两种,都可以入药其性凉,味甘、苦,《日华子本草》认为其能主治肠风泻血,赤白痢,既可焙干入药用,亦可作汤代茶饮.木槿花有良好的止血、治带作用,且有多种食用方法.如民间流传着用木槿花9~13朵,酌加开水和冰糖炖半小时,饭前服,口服2次,治吐血,下血赤门痢;或用木槿花6~8克,人乳拌,锅内蒸熟食之,治疗妇女带卜病等.药理实验证明,其根及茎的酒精浸液在试管内对革兰阳性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适用范围】①痔疮及肠风便血②赤白痢疾③妇女白带.

【注意事项】①脾虚白带清稀者忌饮②虚寒久痢忌用夏枯草茶.

【方源】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

【原料】夏枯草60克

【制作】将复枯草洗净,晾十,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300毫升,泡闷20分钟即可.

【服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

【功效】清肝散结.

【方解】复枯草性寒,味苦、辛,《神农本草经》说它能破癥、散瘿结气,主治瘰疬,鼠痿,头疮,脚肿湿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煎剂具有以下作用:①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酒精浸液在琼脂培养基上对绿脓杆菌亦有抑制作用.②抗肿瘤作用,主要对艾氏腹水癌及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临床报道,用本品煎剂治疗颈淋巴结核(瘰)及肺结核具有一定的疗效.《本草汇言》用本品配以蒲公英治急性乳腺炎(乳痈)初起,经临床试用,也有很好的疗效.

【适用范围】①肝火旺之病症,如淋巴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乳房囊性增生、乳腺炎等.

②作为肝火旺体质偏热之人保健饮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忍冬茶

【方源】清·程国彭《医学心悟》

【原料】金银花20克,甘草15克.

【制作】将金银花、甘草放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15分钟后即可.般冲泡2次后,渣即可弃掉另换.

【服法】每日1~2剂,代茶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方解】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医学心悟》用此方治疗"一切内外痈肿".金银花以清热解毒见长,是治疗一切痈肿疔疮的要约.金银花与甘草制成药茶服用,不仅可以用于疖肿疮疡的治疗,也可作为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的保健佳品.

【适用范围】①疖肿疮疡初起,症见局部红肿痛热②外感风热初起,症见咽痛、咳嗽发热、恶寒等.③暑热烦渴.④夏季作为预防小儿热疮、痱子之用.

【注意事项】风寒外感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天竹叶茶

【方源】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原料】南天竹叶3~6克.

【制作】南天竹叶洗净,切碎,加水煎,取汁即可.

【服法】每日1~2剂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健胃,祛风,止咳

【方解】本品为小科植物南天竹的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祛风止咳健胃消积的作用.《本草纲日拾遗》用此药作茶,主治小儿疳病.小儿疳病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胃损伤、食积不消的一种病症,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综合症.《广西中药志》认为本品能"治目赤肿痛,疟疾,跌打".《上海常用中草药》说它"止血,止咳.治血尿,百日咳".由此可见,本品虽然作用广泛,但主要用于感冒、咳嗽、疳病.

【适用范围】①作为感冒咳嗽、百日咳的辅助治疗.②小儿疳病,症见不欲饮食形体消瘦、大便臭秽,或夹有不消化之食物、脾气急躁等.③体质偏热者保健服用.

【注意事项】①小儿服用时根据年龄剂量适当减少.②体质虚寒者慎用.

苦丁茶

【方源】清张璐《本经逢原》

【原料】枸骨叶6克.

【制作】将枸骨叶研成粗末,加水煎数分钟后即可.

【服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平肝,降脂减肥.

【方解】冬青科植物构骨叶又称为苦丁茶,外表绿褐色或黄绿色,与一般粗茶相似,用沸水泡开后,伸展的叶片为阔披针形及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浸液味苦,与普通茶叶不同《本草求原》载其能"清头目".《中国医学大辞典》亦云其能"散风热,清头目,治耳鸣耳聋".现代研究证明,枸骨叶含咖啡碱,对豚鼠的离体心脏有增加冠脉流量、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目前已将苦丁茶作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以及减肥的保健饮品广泛应用.

【适用范围】①高血压头涨头痛、面红目赤者②急性结膜炎的辅助治疗.③作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冠心病等患者的辅助治疗④体质偏热或火气偏旺者保健饮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不宜饮用.

平肝清热茶

【方源】当代·陈可冀《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原料】龙胆草1.8克,醋柴胡1.8克,川芎1.8克甘菊花3克,生地黄3克.

【制作】上药共制粗末加水煎取汁即可.

【服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功效】平肝清热

【方解】此为肝胆热盛、耳窍不畅之茶方.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清肝胆湿热,所以可以用于肝胆火盛,如耳鸣、目赤咽痛等症,也可用于带下黄稠阴部肿痛、湿疹等病症.柴胡疏肝解郁,防止火热伤气,避免肝气不舒.川芎活血,善治头部疼痛.生地黄、花清热养血疏风,既助龙胆草上清头耳,又防其损伤阴血.综观全方,泻中有补,泻火面不伤胃,是平肝清热之良方.

【适用范围】①肝经郁热、气血郁滞之卡他性中耳炎②肝火引起的头晕、头涨③肝火旺者保健饮服.

【注意事项】本方偏于苦寒,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什么是断食疗法?断食疗法

健康饮食2018-11-04

烤烧烤的步骤方法及流程

健康饮食2018-01-04

自己制作酵素发霉了怎么

健康饮食2018-10-23

烧烤需要准备哪些工具_烧

健康饮食2018-01-04

哪几种肉最有营养?营养

健康饮食2017-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