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
【原方配料】羊肉700克,当归头15克,白芍10克,熟地黄30克,黄芪30克,生姜3片,大枣5枚,调料适量。
【做法】①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焯一下,去掉血水。②大枣去核洗净,当归头切片洗净,白芍、熟地黄、黄芪洗净。③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小火煲3小时,调味后即可。
【作用与功效】气血双补,固本养颜。
本汤原为药肉粥去粳米加大枣,并改作汤品而成。汤中羊肉性温、味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磷、铁、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胆固醇等成分,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的作用,自古以来就供食用和药用,是食补常用之品,《饮膳正要》说它能“主暖中……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黄能养血滋肾,是著名的补血之剂四物汤去川芎,三味合用,滋阴养血而润色养颜。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是益气护肤养颜之佳品,近年有黄芪霜等美容制剂,能润泽肌肤、美化容颜,《本草正义》说“其皮味浓质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黄芪与当归、白芍、熟地黄相配,能双补气血、养颜护肤。生姜,大枣均能健脾益胃而利于补,其中生姜还能去羊肉之膻味。合而为汤,补虚力大,并奏温补气血、固表养颜之功。
【适用范围】①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②肾阳不足之肢冷,腰膝无力,面部色斑等。③作为神经热出汗,汗出透衣而色黄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