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养生人群/女性养生/文章正文

绝经期综合征针灸穴位处方_更年期综合征治疗针刺处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养生之家小编 2018-06-12 19:42:30
养生之家导读:绝经期综合征既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建议停用“更年期”一词.改用围绝经期。

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无此病名.是指妇女在“七七任脉虚、太冲虚衰少,天癸竭……”(引《黄帝内经》)期间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是50岁左右妇女的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肾虚,或肾虚肝旺,或心脾两虚所致。

【症状】眩晕,耳鸣,腰酸,膝软,背痛,潮热汗出,情绪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多梦,水肿,食欲缺乏.精神倦怠,口干唇燥.月经异常。

【疗法】

配穴方一 三阴交、涌泉、次髂。

方法:用点刺出血法。穴位常规消毒后,三阴交穴点刺出血,挤出血液3~5滴;涌泉、次器2穴点刺出血,挤出血液2~3滴。

每周1~2次。

主治:绝经期综合征。

附记:引自《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应配合进行心理疏导,坚持户外活动,劳逸结合。

配穴方二  阴陵泉、曲泽、足三里、三阴交、膝关、下髂、关元俞、腰阳关、白环俞、关元。

方法:用点刺出血法。每次取3~5穴,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挤出血液3~5滴,或刺血后拔火罐。留罐5~10分钟。每周1~2次。

主治:绝经期综合征。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临床屡用.均有一定效果。临证时配合心理疏导和药物辨证治疗,则疗效更佳。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临床表现以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潮热汗出、失眠心悸、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面浮肢肿、头晕健忘等症状为特征。各种症状的出现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既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建议停用“更年期”一词.改用围绝经期。

中医学称之为“脏躁”。对该病病因的认识,中医与现代医学比较接近。“脏躁”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冲任空虚,肾精肾气衰弱.素禀阴虚之体。或有亡血失血之人.至更年期即会出现某些肾精亏虚、肾水不足的症状。肾为癸水,肝属乙木,心为君火。肾水亏虚则不能滋养肝木和制约心火,因而出现一系列水亏火旺的症候。

而素禀阳虚之体,至更年期常会出现肾气渐虚等一系列命门火衰及脾。肾阳虚的表现。治疗本病应从调理阴阳人手,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作为治疗本病的原则。故配方中的穴位以调理肾阴肾阳为主,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针刺处方一】

1.主穴  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2.功效活血散风,平肝降逆穴。

3.操作方法人迎穴直刺1~1.5寸,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施用捻转补法第二定义1分钟,即小幅度、高频率,幅度小于90度,频率为每分钟120次以上的捻转补法1分钟,留针30分钟;合谷、太冲穴均直刺0.8~1寸,施用捻转泻法第一定义1分钟,即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离心,留针30分钟;曲池、足三里穴直刺1寸,施用捻转补法第一定义1分钟,即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三阴交穴直刺1~1.5寸,留针30分钟,30分钟后测量血压,每日1次。

【针刺处方二】

1.主穴  肾俞、心俞、太溪、三阴交、太冲、百会、四神聪、足三里。

2.功效滋阴补肾,清心降火。

3.操作方法心俞穴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0.5~1寸,施捻转补法;肾俞穴直刺1寸,施捻转补法;太溪穴直刺1寸,施捉插补法;三阴交穴直刺1寸。施捻转或提插补法。太冲穴直刺0.5寸,施平补平泻法。

【典型病例】

1.患者张某,女,53岁,主因头晕、耳鸣、失眠2个月余于2009年12月17日初诊。发现血压波动变化已15个月余,一直服用卡托普利、拜新同,每日各1片。因近期家里事物繁忙而出现血压波动明显,自诉下午血压高,在150/95mmHg左右。就诊时神清,面容憔悴,语言流利,夜寐多梦,月经每2个月行1次,色黑有块,纳可,大小便尚可。查体:24小时动态血压显示:昼夜血压平均值均偏高,白昼血压平均值149/95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30/80mmHg,昼夜血压节律消失。舌紫黯,有瘀斑,脉弦涩。

(1)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素体虚弱,生化之源不足,天癸将竭,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面容憔悴,语言流利,夜寐多梦,月经每2个月行1次,色黑有块。

(2)中医诊断:眩晕,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围绝经期高血压。

(3)治疗结果:用针刺处方一针刺2天后,即刻血压症状好转;针刺10天,血压稳定、失眠症状好转。10天后,血压水平一直在110~120/75~80mmHg水平,面色渐荣润,余无不适。

2.患者孙某,女,60岁,于2004年2月9日就诊。主诉:失眠1个月。患者1个月前因左下腹烧灼感就诊于我市某医院,经B超检查示:输卵管增粗,予以输液治疗,4天后患者出现失眠,彻夜不寐,并伴有烦躁、多汗、头痛,纳呆,经多种中西医治疗无效。患者于58岁绝经。查体:神清合作,形体适中,面色晦暗,心律齐,心率78次/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舌红少苔,脉沉细、弦数。

(1)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年过半百,绝经前后,肾气已衰,天癸已竭,冲任虚衰,肾阴亏虚而致失眠、烦躁、多汗,血不上荣而致头痛,脾胃虚弱,故而纳呆,面色晦暗,阴虚火旺.故舌红少苔,脉沉细、弦数。

(2)中医诊断:脏躁,肾阴不足。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3)治疗结果:在用针刺处方二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汤剂以滋阴补肾安神清虚热。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情绪稳定,头痛消失,食欲好转,睡眠时间较前延长,但易醒。又经过10次治疗后.患者可以安然入睡,醒后无疲乏感,纳可.出汗正常,无烦躁,临床治愈。

【按语】  围绝经期妇女因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伴随一系列FI主神经紊乱,影响妇女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中强调整体观点.综合辨证、调理.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女性其月经、孕、育、胎、产等无不以血为生理基础,血液的化生又与脾胃和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女性患者,其经历着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生理转化时期,肾中精气逐渐亏虚,先天之本阴阳平衡失调,相继出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理改变。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等可表现为眩晕、不寐、月经不调等证。石学敏院士以人迎为主穴的治疗方法,正是立足于病在血脉的病因病机而设。人迎位高可以迎受天气,经穴属胃可以迎受地气,杨上善日:“喉结两箱,足阳明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以养人。”故本穴可以补益后天之本.具有调整机体阴阳、调和营卫之气的功能,使血脉通利.正常运行。后天之本渐盛则先天之本亦得到滋养,相应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曲池穴与四关穴泄热潜阳,配合谷与太冲穴共同辅助人迎穴达到血脉通利的作用;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针之可补肝肾、息肝风、运脾胃.调理脾、。肾、肝=三经经气,此穴对女性患者尤宜。在人迎穴调整机体阴阳的前提下,诸穴合用共奏补益后天之本、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之功。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鉴

女性养生2018-06-2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

女性养生2018-06-21

​造成女性围绝经期综合

女性养生2018-06-19

围绝经期妇女性功能的变

女性养生2018-06-17

女性围绝经期外生殖器及

女性养生2018-06-15

女性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

女性养生2018-06-15

女性外生殖器长什么样?女

女性养生2018-07-17

子宫的构成与组成部分_子

女性养生2018-08-04

女性外阴会长肿瘤吗?女性

女性养生2018-07-24

女性生殖器的神经支配系

女性养生2018-08-04

子宫下垂锻炼6个方法_子宫

女性养生2018-07-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