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每日在3次以上,粪便稀薄或水样便,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尤以在夏秋暑湿当令之时发病较多,是儿童常见的肠道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出如蛋花样或稀薄不成形粪便,有少许黏液,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本病致病因素多与细菌、病毒有关。如能确定其病原微生物为细菌或病毒,即可称为某细菌性或某病毒性肠炎,如病原体不能确定,或由饮食不当、乳酸不耐受引起的,则统称为小儿腹泻。本病相当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多因外受风寒暑湿居多,或内伤饮食,损伤脾胃所致。
方法一
【取穴】天枢,中脘,神阙,风府,大椎。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5~7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腹泻停止后巩固1~2日。
【主治】外感风寒型小儿腹泻,症见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泡沫多,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食指血管纹色红。
方法二
【取穴】天枢,中脘,四缝,上巨虚。
【灸法】艾条雀喙灸,每穴5~7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灸至腹泻停止后巩固1~2日即可。
【主治】食积胃热型小儿腹泻,症见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如蛋花样,或黄绿恶臭,呕吐口渴,舌质红苔黄,食指血管纹色紫。
方法三
【取穴】天枢,中脘,神阙,命门,脾俞。
【灸法】神阙穴艾炷隔盐灸,用麦粒大艾炷,每穴3~5壮;余穴艾条温和灸,每穴5~7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10次为1个疗程,长期施灸,有益脏腑,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主治】脾肾阳虚、湿浊内困型小儿腹泻,症见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时泄时止,或泄于五更之时,便溏或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腹隐痛、腹胀,体瘦乏力,畏寒肢冷,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胖,舌边有齿痕。
方法四
【取穴】天枢,神阙,肾俞,脾俞,身柱。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麦粒大艾炷,每穴5~7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长期施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主治】脾肾阳虚、湿浊内困型小儿腹泻。
方法五
【取穴】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
【灸法】取艾炷如麦粒大小,当艾炷燃烧1/3~1/2时,即去掉另换一炷,以局部充血红润不起疱为度。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以施灸部位皮肤红晕为度。
【主治】小儿腹泻。
方法六
【取穴】关元,天枢,中脘。
【灸法】每次于患儿熟睡时施灸,点燃艾卷(稍粗于烟卷)施灸,最初施灸时艾火距皮肤5厘米左右,灸3~5分钟后将艾火渐渐移近穴位,但最近不得少于3厘米,以免灼伤皮肤或惊醒患儿。施灸时先灸中脘穴20分钟,后灸天枢穴20分钟,灸关元穴30~50分钟。
【主治】小儿腹泻。
方法七
【取穴】神阙,中脘,天枢,止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灸法】用艾卷旋转温灸,以神阙穴为中心,向上下左右部位(中脘、天枢、止泻穴),每次施灸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热发红有舒适感为度,每日2~3次。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双侧取穴针刺,每日1~2次,每次取穴2~4个,交替进行。可同时采用内关、公孙、大椎、曲池、脾俞、肾俞等备用穴对症施针。
【主治】小儿腹泻。
方法八
【取穴】关元,中脘,神阙,水分,足三里,肾俞。
【灸法】取0.2厘米厚鲜姜数片,用针穿数孔,放置穴位上,再放上小艾炷施灸。每次只选2~3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灸神阙穴时可在脐窝内纳人细盐,再放上生姜片,艾炷施灸。
【主治】小儿腹泻。
方法九
【取穴】关元,气海,神阙,命门,脾俞,肾俞。
【灸法】用适量胡椒研末与鲜葱白共捣如膏,制成直径为1.5~2厘米大小的药饼数个,置于穴位上再放上小艾炷点燃施灸,每次选2~3个穴。每穴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施灸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主治】小儿腹泻。
方法十
【取穴】神阙。
【灸法】取精白细盐适量,纳入脐窝(神阙),使与脐平,上置艾炷点燃灸之。每次施灸3~15壮,艾炷如黄豆或半个枣核大,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局部谨防灼伤。也可施用隔盐艾卷温和灸法,每次施灸10~30分钟。
【主治】小儿腹泻。
方法十一
【取穴】天枢,关元,神阙,中脘,足三里。
【灸法】取肉豆蔻、吴茱萸、炒小茴香各等份,共研为末,混匀,贮瓶备用。灸治时取上药适量,与鲜葱白共捣如泥膏状,制成如5分硬币大的药饼数个,置于穴位上,再在药饼上放艾炷点燃施灸。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3~5壮,隔日1次。施灸时艾炷不宜过大,如枣核或蚕豆大。
【主治】小儿腹泻。
方法十二
【取穴】神阙。
【灸法】取香白芷、干姜各3克,共为细末,以蜜为膏。先用白酒擦洗脐部,使局部微热,敷药膏于脐内,点燃艾条,灸熨膏上。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腹泻,症见稀溏色绿者。一般需2~3个疗程。
方法十三
【取穴】主穴为神阙。配穴为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百会,食窦(双),脾俞(双),肾俞(双)。
【灸法】取灯心草1根,约10厘米长,蘸植物油并使之浸渍寸许,点燃灯芯之后,以灵捷而快速的动作,对准所选灸穴位直接点触于上爆灸。一触即离去,并听到爆响“啪”之声,即告成功。此称为1壮。本法灸后局部皮肤稍微灼伤,偶然可引起小水疱,3~4天水疱自行吸收而消失。注意灸治时要斜灸,不竖灸,神阙穴灸10~15下,配穴各灸3下。
【主治】小儿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