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马兜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
【别名】臭铃铛、葫芦、万丈龙、水马香果。
【处方用名】马兜铃、炒马兜铃、蜜马兜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常用量3~9克;或人丸、散剂。
【产地采收】北马兜铃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内蒙古地区等地;马兜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以个大、完整、饱满、色黄绿者为佳。
【炮制研究】马兜铃生品味劣,易伤胃气,引起恶心呕吐。蜜制马兜铃能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功效,可矫味避免呕吐。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镇咳平喘。主治肺热咳喘、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证。
【毒副作用】马兜铃含有马兜铃酸等化合物,马兜铃酸具有强烈的肝肾毒性,长期或过量服用易导致癌症或肾衰竭等。
【现代研究】马兜铃含有马兜铃酸A、B、C、D,马兜铃碱,马兜铃次酸,木兰碱等成分。具有祛痰、平喘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并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妙用单方】
【方一】
组成:马兜铃15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分3次食后服用。功用主治:平肝降压。主治高血压病。
【疗效】应用本方治疗37例,服药15~25天,舒张压显著下降10例,轻度下降9例,18例无效。
【来源】 《中药大辞典》
【方二】
组成:马兜铃12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服。
功用主治:降气化痰。主治梅核气。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入,吐之不出,时松时紧,平时阻迫难受,饮食却畅通无阻。
【疗效】应用本方治疗17例,服1剂痊愈者7例,2剂痊愈者4例,3剂痊愈者5例,无效1例。
【来源】李居鹏,赤脚医生杂志,1977,(11):12
【方三】
组成:马兜铃
【用法】用干品马兜铃研细末,装胶囊内,每粒0.3克,口服2粒,每日3次,血压正常后逐渐减量。
功用主治:平肝降压。主治高血压。
【疗效】治疗Ⅱ、皿期高血压各31、19例,结果治愈6例、1例,显效20、7例,有效5、9例。
【来源】周仕亮,河南中医,2003.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