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蔡某,女,30岁,已婚,1997年10月4日初诊。患者面部起红斑6年余。在某医院皮肤科确诊为多形性红斑,每年发作1~2次,持续半年左右,曾用激素治疗未见效。诊时患者面部起红斑半月余,红斑色深呈紫红色,无渗出液及瘙痒。伴低烧(37.8℃),手足心热,饮食二便正常。检查患者面颊两侧可见多形性水肿性红斑,色紫红,中心色深稍凹陷,边缘向外扩张。舌质红少苔,脉沉细。诊为“血风疮”。
辨证:阴虚血热夹瘀。
治则:养阴凉血清热,化瘀消斑。
处方:六昧地黄丸加味:生地10g、怀山药10g、山茱萸10g、泽泻10g、丹皮10g、玄参15g、丹参10g、赤芍10g、鸡血藤15g、紫草10g、地骨皮10g、川芎10g.7剂,每日1剂,水煎取药汁200ml,分2次凉服。
1997年10月12日二诊,服完上方7剂后,患者面部红斑颜色变浅渐淡,低烧、手足心热等症消失,舌脉象同前,治疗有效,守方治疗,前方减地骨皮继进7剂。
1997年10月20日三诊,患者面部红斑基本消退,仅遗有少量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已达到临床治愈,嘱戒辛辣伙食,避免暴晒日光,继服六味地黄丸巩固治疗2月,追访1年,愈后未再复发。
按语:多形性红斑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皮损好发四肢,也可发生在躯干,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皮肤粘膜损害呈深紫色。
与中医古代文献记载的“血风疮”非常相似,病因一般为血热受风。本例患者皮损发生在面部,缠绵6年不愈,曾用激素治疗。
久病有瘀,穷必及肾,患者除有面部红斑皮损外,尚有低烧、手足心热等阴虚内热症状,因此病因病机当为阴虚(肾阴虚)血热夹瘀,故投六味地黄丸加玄参滋阴清热;生地、丹皮、紫草、赤芍凉血活血;丹参、鸡血藤、川芎活血消斑。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化瘀消斑之功用,切中本例血风疮的病因病机,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