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抽搐
小儿高热抽搐又称为“高热抽风”、“急惊风”,相对于中医学所说的“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冬春季发病率高于夏秋季。因冬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温差较差,特别对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因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处于快速发展期,脑兴奋与抑制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高热时,兴奋的变化可诱发惊厥抽搐,反复发作必将对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任何引起发热的原因,例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变态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等等引起突发高热都有可能使小儿发生抽搐,但高热以感染为多,内分泌素乱致高热则较罕见。
【病案举例】
陆某,男,6岁,1989年8月12日初诊。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2天,体温达40℃,并出现多次抽搐,经用退热、抗炎等西药治宁,仍不退热,改服中药治疗。症见面红目赤,烦躁哭闹,时有抽搐,声高气粗,口干口苦,大便干燥,2日未解,小便黄赤,舌苔黄,脉弦数。证属肝火上炎,风随火动,上扰神明所致。治宜清肝泄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包煎)各5g,当归3g,生地10g,柴胡5g,石膏15g,生甘草3g,每日1剂。服1剂后热减,抽搐停止,3剂后热退,诸症消失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