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我国的发病率约52.2/10万。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此病,以女性发病居多。其发病急骤,表现为颜面部、上下牙及舌边出现阵发性闪电式、刀割样、针扎样或撕裂样剧烈疼痛。多呈阵发性,间期性长短不定,短者仅数秒或数分钟,长者数小时或数月。常于咀嚼运动、刷牙、洗脸、谈话可诱发。其痛者可伴有侧面部肌肉抽搐、流泪、流涎及流涕等。在上颌支的眶下孔、下颌支的颏孔和眼支的眶上切迹常有压痛。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三叉神经痛是由风、寒等外邪侵袭。因为巅顶之上,唯风可及,外感风寒之邪,循经上犯巅顶清窍而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挟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而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瘀,气滞血凝,阻遏经络,“不通则痛”。龙胆泻肝汤对于由情志因素而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
【临床应用】
吕应生治疗2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以养阴清胃、活血祛风法治疗。用本方加升麻、防风、全蝎、草乌各6g,草红花、龙胆草各9g,大黄15g,服药1剂后,疼痛大减,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病人要求再服2剂,上方去龙胆草,大黄减量4.5g,加炒白芍9g,又2剂病获痊愈,随访未复发。
【病案举例】
王某,女,60岁。左侧额部、面部疼痛月余,在我院神经内科诊为“三叉神经痛”,经治疗无效而就诊。自诉:左侧额部、面部疼痛,左侧牙龈亦呈阵发性跳痛,纳差、失眠。舌淡苔白黄,脉弦缓。
证属肝郁气滞,肝火上扰。治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柴胡、黄芩、焦栀、当归、生地、白芍各10g,白蒺藜、菊花、钩藤各15g,茯苓、白术各2g4剂,水煎服。二诊:头痛明显减轻,偶有牙痛,余无异常。继上方4剂,诸症缓解。至今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经辨证属肝郁气滞而引起肝火上扰,而发为本病,运用龙胆泻肝汤进行加减治疗,药证相合,故疗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