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内有壅盛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本病。
久病不已,本虚标实,在脏为肺,反复发作,涉及脾肾,变化多端,治疗困难。
【临床应用】
刘氏13以阳和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加牙皂6g,苏子10g,炒杏仁12g;寒哮加附子6g;热哮加生石膏30g,桑白皮12g,鱼腥草30g,葶苈子6g;肺肾俱虚者重用熟地、鹿角胶、加冬虫夏草、蛤蚧;服药期间忌食肥甘厚味,以防其助湿生痰导致旧病复发。结果:显效17例,好转4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朱氏等14运用加减阳和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属寒哮者30例,结果全部治愈。刘氏、王氏等(15~17亦有验案报道。
【病案举例】
周某,男,43岁,干部,1995年12月2日就诊。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20余年,每逢天气骤变、季节交换则病情加重。近2日咳嗽痰鸣频作,胸闷气憋,呼多吸少,气促不得卧,面色唇甲晦暗,面目稍浮肿,四肢欠温,畏寒神,纳少,小便清长,舌质暗、嫩胖,苔白,脉微细滑。据以上脉症属中医“哮证”范畴,由脾肾阳虚,痰瘀阻滞气道,肺失宜降所致。治以温阳健脾、温化痰饮、宣肺止咳之法,方用阳和汤合小青龙汤加味。处方:熟地20g,补骨脂15g,桂枝8g,干姜、白芥子各12g,鹿角胶(烊化)、苈子各10g,姜半夏、白芍各9g,麻黄、炙甘草各6g,五味子、北细辛各4g,生姜3片,红枣5枚水煎服,急进,配合吸氧。原方连服3剂,哮喘持续状态控制原方稍增减再连续服用30余剂,以上诸症解除。后以紫河车1具、鹿茸粉30g、蛤蚧1对共研末,早晚服5g以固本,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哮喘病机为脾肾阳虚不能运输蒸化水液精微而为痰饮,痰饮伏藏于肺,外邪引动伏饮,肺失宜降而致林氏运用阳和汤旨在温阳补虚,以振奋人体之阳气;运用小青龙汤旨在温肺化饮,宣肺止咳,使痰饮清除,肺气通畅,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