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
王某,女,32岁,工人。1990年5月16日诊。两年来每于经前即右侧偏头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腹痛,有血块,伴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脑电图、眼底、血液流变学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常服去痛片,效差。刻诊:右侧头痛3天,剧如锥刺,形体胖,肢倦懒言,胃纳减弱,舌暗紫,苔厚腻,脉弦细涩。
辨证:痰瘀阻络。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化痰。
处方:柴胡、枳壳各9g,赤芍、白芍、川芎各15g,葛根20g,桃仁、红花、姜半夏、全瓜蒌、僵蚕、牛膝各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服5剂,头痛大减,但感头晕目眩,舌苔厚腻。原方去桃仁,加菊花10g,制胆星郁金各9g,又服5剂痊愈。守方调理月余,诸症悉除。1年后因感冒来诊,自述上症未再复发。
按语:《素问·痹论》指出:“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失疏,故不通。”叶天士《温热论》云:“凡病久从血治为多”,顽固性偏头痛,瘀久阻络,不通则痛,根在瘀血,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活血化瘀兼以祛痰,痰瘀同除,自可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