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白虎汤加减治口腔溃疡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1-06-25 11:26:14
养生之家导读: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多发于唇、颊、前庭沟、舌尖、舌侧缘等处黏膜,伴有锐痛。口腔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以青壮年多见。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多与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病毒感染、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中医称其为“口疮”、“口疳”。中医认为口腔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口为脾窍,舌为心苗,肾经连咽系舌本,肝经下颊环唇连舌本,阳明经挟唇入上下齿龈中,任、督脉每上行至唇口,脏腑经络失调无不反映于口,外感内伤皆可致病。其病机可概括为火热为患,实火多由胃火上冲,虚火系脾肾虚火上炎。

【临床应用】

潘艺芳治疗122例口腔溃疡患者,均有口腔黏膜充血,溃疡圆形,周围有红晕,表面覆以灰黄色假膜,有灼痛,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0.5~0.7.其中男70例,女52例;年龄10~7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给予青霉素、维生素C静滴,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同时局部敷锡类散、冰硼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导赤散(生地黄10g、木通10g、生甘草梢10、淡竹叶10g)和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10g、炙甘草5g、粳米15g),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0g;咽红肿者加桔梗6g,山豆根10g;溲赤短少者加车前子15g(包煎);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5g上药水煎服,日1剂。两组均以3~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5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

按:心火上炎则舌红,甚至生疮。导赤散功能清心利水,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木通降火利水,竹叶清心除烦,甘草梢清热解毒止痛。胃热则口唇生疮、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白虎汤清热生津,方中石膏平甘大寒用以清胃,知母苦寒质润、清热生津,因大,

寒之性行,恐伤胃气,故用甘草、粳米以养胃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

刘海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79例,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8.5岁,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者,复发间隔期不超过2个月,病程1~5年,平均病程2.5年。所有病例均随访。将79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米粒籽大小棉球获取10%硝酸银溶液后,行局部溃疡烧灼,作用1min,隔日1次,另予氯己定(洗必泰)溶液含漱,日3次;治疗组在给予同样局部治疗后,予加味导赤白虎汤煎服,组成:生石膏30g,板蓝根15g,玄参15g,知母9g,木通9g,青蒿9g,生地黄5g,儿茶6g,甘草3g。腹泻者去生石膏、知母,加佩兰;发热者去儿茶加金银花、连翘;日1剂,分3次服,间隔4~6h,3剂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41%,好转率38.46%,总有效率94.87%,无效率5.13%;对照组治愈率7.69%,好转率25.4%,总有效率33.33%,无效率66.67%。单纯局部治疗组总有效率达33.33%,而加用加味导赤白虎汤后总有效率可达94.87%,两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检查有显着性差异(P<0.01),另一方面,治疗组的治愈率(56.4%)也远远高于对照组(7.69%),说明加味导赤白虎汤配合局部治疗较单纯局部治疗复发性口疮更为有效。

按: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常见病,周期性复发是本病的规律,且此起彼伏,缠绵不断。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家一般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并提出各自的施治方案,临床所见以实火型病人居多,故选用了清心脾积热效果较佳的加味导赤白虎汤,方中生地、玄参可凉血滋阴以制心火,生石膏和知母苦寒润燥,能清肺胃热,竹叶和木通上清心经之热,下则清利小肠,利水通淋,而板蓝根不仅可以凉心血清胃热,还能增加上述两组药的功效,儿茶则有清热敛疮,促进愈合的作用,以上诸药共同使用,共奏利湿导热、凉血滋阴之功,对控制实火型口疮的急性症状有良好的作用。

【病案举例】

(1)黄某,男,6岁。1994年5月15日初诊:舌痛3天,发热不退(体温38.5℃),口舌边及颊黏膜处多个溃疡,口渴流涎,胃纳不振,大便秘实,脉洪数,舌红苔薄黄。此乃外感热邪,热蕴脾胃,上熏于口舌所致。治拟清胃泻火,以白虎汤加导赤散主治。处方:生石膏(先煎)30g,知母9g,生甘草3g,陈粳米(包煎)30g,川黄连2.4g,生地黄6g,木通3g,淡竹叶6g,金银花、连翘各9g,青黛(包煎)6g.3剂,水煎服。

二诊:热退,口舌边及颊黏膜溃疡渐敛,渴减涎少,纳谷亦动,大便通调,舌红苔薄黄,两脉数,再以上法巩固生石膏(先煎)30g,知母9g,生甘草3g,川黄连2.4g,淡竹叶6g,野菊花6g,连翘9g,青黛(包煎)4.5g,参9g继服3剂3

按:由于小儿口腔黏膜嫩薄,不耐邪热熏灼,若火热上熏易生此病,病有虚实之分。此例为脾胃蕴热,热邪熏蒸于口舌所致,故以白虎汤加导赤散主治。药尽3剂,诸证即见减轻,体温正常,溃疡见敛,故守原法,续服3剂而收全功。

(2)肖某,女,52岁。2005年11月5日初诊。主述“口舌渍疡1年余”,症见:舌尖部有一直径约8mm的溃疡,疼痛剧烈,牙龈及口唇、口腔内亦散在多个小溃疡,直径约在2~4mm之间,皆中央凹陷、色黄白,周围黏膜色鲜红。晨起口干,口有异味,渴喜饮冷,长期便秘,午后手心热。舌鲜红苔黄厚,脉沉细滑数。已绝经。处方:生地黄20g,玄参20g,麦冬15g,石膏30g,知母15g,黄连10g,淡竹叶10g,地骨皮15g,藿香15g,佩兰15g,薏苡仁30g,牡丹皮15g,赤芍15g,川木通10g,露蜂房1g,蔓荆子20g共3剂,2天1剂,每天分3次口服。

2005年11月12日二诊。症见:舌尖溃疡而有所减小,直径约5mm,原有口腔溃疡消失,但下唇内有一约2mm的新发溃疡点。疼痛有所减轻,晨起仍口干,但口腔异味减轻舌鲜红薄黄,脉细滑数。处方:女贞子20g,生地黄20g,玄参20g,麦冬15g,石膏30g,知母15g,黄连10g,淡竹叶10g,地骨皮1g,藿香15g,佩兰15g,大青叶15g,川木通10g,露蜂房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共3剂,服法同前。

2005年11月19日三诊。症见:口腔溃疡消失,并无新发,舌尖溃疡消失仅为痕迹,舌根尚有一直径约1mm的小溃疡,疼痛轻微,余症全消。舌红苔黄,脉细弦。处方:生地黄30g,玄参30g,麦冬15g,石膏30g,知母15g,黄连10g,淡竹叶10g,地骨皮15g,藿香15g,佩兰15g,赤芍15g,牡丹皮15g,川木通10g,露蜂房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共3剂,服法同前。

半年后患者陪同朋友前来就诊时自诉,服完最后3剂后,溃疡及诸症全消,至今再无新发4

按:张新渝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病性以阴虚火旺最多,病位多在心、脾(胃)。治疗以滋阴生津、泻心清胃为其基本治法,并在增液汤、导赤散和白虎汤的基础上化裁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组合。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白虎汤加减治牙痛医案、

中草药2021-06-25

白虎汤加减治老年口干症

中草药2021-06-25

白虎汤加减治口腔不良反

中草药2021-06-25

白虎汤加减治牙槽脓肿医

中草药2021-06-25

白虎汤加减治唇炎医案、

中草药2021-06-25

白虎汤加减治急性鼻窦炎

中草药2021-06-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