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水肿”范畴,血瘀水停型肾病性水肿临床以肢体浮肿,皮下瘀斑,面唇色黯,皮肤粗糙,舌胖黯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肾脏疾病,其组织的病理改变常见增生性变化、基底膜增厚、组织纤维化等。这些病理变化中医认为与血瘀有关。
【临床应用】
李培旭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0g,茯苓30g,牡丹皮、桃仁各10g,赤芍15g,泽泻、生姜皮、水蛭10g,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30g,党参15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治疗血瘀水停型肾病性水肿,疗效显著。
【病案举例】
韩某,男,38岁,患水肿病10年。刻诊:全身浮肿,伴腹水,阴囊肿大,面唇色黯,皮肤粗糙,肢体困重无力,舌淡胖黯苔白润,舌底络脉粗黑,脉沉涩。B超提示:双肾弥漫性损伤、腹水大量。尿蛋白(++),白细胞(+)。诊为肾病综合征,证属血瘀水停。药用:桂枝10g,茯苓30g,牡丹皮、桃仁各10g,赤芍15g,泽泻、生姜皮、水蛭各10g,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30g,党参15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6剂后,水肿消退,继服24剂,水肿全消。B超示:腹水消失。
按:桂枝茯苓丸具有通阳利水、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因水病血”或“因血病水”,水血互结的水肿。本方用治水肿,似与《金匮要略》治病不同,实属异病同治。方中桂枝、茯苓通阳利水;牡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具体应用时可加泽泻、生姜皮以增强其利水效果,或加水蛭、益母草以增强其化瘀之力,则疗效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