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二甘汤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21-03-24 21:12:54
养生之家导读:二甘汤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配方、医案、经典案例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甘汤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神经精神性疾病。临床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抽动,伴有发声抽动和语言障碍。属中医学“抽搐”“瘛疭”“慢惊风”“肝风”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风胜则动”。因其病因复杂,病情易于反复,中西医都尚乏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临证常分为肝亢风动、痰火内扰、脾虚肝旺、肝肾阴虚等证予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少医家创拟了新的有效方药。

郑启仲教授曾提出从气机升降辨治本病,拟“升清降浊制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痰火内扰”证,取得了明显疗效。对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肝肾阴虚”证的治疗,郑师独辟蹊径,用二甘汤为主方治疗,谓“二甘汤,酸甘化阴,肝肾同调,酸以柔肝,甘以缓急,正切小儿抽动症肝肾阴虚之病机”。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李某,男,8岁,山西省运城市人,2011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患多发性抽动症3年余。

现病史:患儿3年前不明原因出现眨眼、挤眉等症,未引起重视。

数月后出现转头、耸肩等,经当地医院诊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给予硫必利等西药治疗,症状缓解,家长自行停药。2个月后又发如前,且伴喉发怪声,再服前药疗效不显,转请中医治疗,所投多为化痰泻火、平肝息风之剂,时轻时重,一直未能控制。后赴太原、西安、北京等地治疗,一度缓解,症状大部消失,未及停药又反复如前,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父母心急如焚,前来请郑师诊治。诊见:眨眼、摇头、耸肩、喉发吭吭怪声,精神疲惫,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夜卧不宁,肢体震颤,大便偏干,小便色黄。舌红无苔而少津,脉沉细而弦。

诊断:肝风证。

西医诊断: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辨证: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治法:滋补肝肾,柔肝息风。

方药:二甘汤加减。

处方:生甘草10g,炙甘草6g,五味子10g,乌梅15g,生地黄10g,白芍15g,制龟板15g,生龙牡各15g,天麻10g,地龙10g。

14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二诊(2011年5月28日):服上方后,症状减轻,情绪较前平稳,效不更方,原方再进14剂。

三诊(2011年6月13日):眨眼、摇头、耸肩减少大半,肢体震颤减少,舌质红色转浅,现出花薄白苔,脉亦较前趋缓,唯喉发怪声不减。上方去生地黄,加石菖蒲6g、炙远志6g,14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11年6月29日):诸症大减,怪声已明显减少,父母甚喜,请求原方再进。守方再取30剂,日1剂。

五诊(2011年7月30日):诸症基本消失,夜卧平稳,舌转淡红,苔薄白,脉平缓,调方如下:生甘草6g,炙甘草6g,五味子6g,乌梅10g,白芍10g,制龟板10g,天麻6g,地龙10g,桑寄生15g,木瓜10g,石菖蒲6g,制远志6g.

隔日1剂,巩固疗效。

连服15剂,电告患儿症状消失。嘱改3日1剂,再服1个月,于2011年9月底停药观察。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该患儿抽动症时轻时重3年余,经郑师用二甘汤为主方加减治疗5个月而愈。郑师在讲解此案时说:“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很多病欲速则不达,前服方药多全蝎、蜈蚣、防风、羌活等搜风止痉、祛风散邪之品,燥以伤阴,阴愈伤而风愈动,欲息其风而风反不息也。故投二甘汤加减,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守法缓调而收效。方中加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宁心以治发声;后加桑寄生、木瓜,以补肝肾、活经络,“肝肾同源”,病则治肝莫忘治肾矣。

(郑攀、陈世伟整理)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二甘汤治厌食配方、医案

中草药2021-03-24

二甘汤治过敏性紫癜配方

中草药2021-03-24

二甘汤治久咳配方、医案

中草药2021-03-24

二甘汤治小儿汗证配方、

中草药2021-03-24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