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病毒性脑炎中病情最重且预后较差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中医学“暑温”的范畴。暑为阳邪,病属温毒,最易传变。
“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温病条辨·解儿难》)。暑必兼湿,湿乃阴邪,其性黏滞,湿热胶结,治疗十分困难。本例暑温就是一湿热胶结的典型案例。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宋某,男,4岁,河南省南乐县人,1969年9月24日初诊。
主诉:发热1月余。
现病史:患儿于8月12日按“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治疗。先后投以银翘散、白虎汤、凉膈散、羚羊钩藤汤、清营汤、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配合西药对症治疗,虽病情几经好转但发热一直不退而求郑师诊治。诊见:体温波动在38℃~39℃,精神委顿,神志不清,腹胀纳呆,口不渴,大便日2~3次,呈稀糊状,小便黄。舌质红,满布白腻厚苔,脉细濡。
诊断:暑温。
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辨证:湿热胶结,久郁不化。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
处方:杏仁6g,白仁6g,生薏苡仁10g,半夏6g,厚朴6g,滑石15g,小通草6g,淡竹叶6g,藿香6g,佩兰6g,石菖蒲6g,郁金6g3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69年9月27日):神志转清,腹胀减轻,食纳始进,体温降至38℃以下,舌苔退为薄白,病情急转向愈。辨证调理12剂,体温正常,诸症悉平,痊愈出院。
按:本例乙脑,湿邪弥漫三焦,湿热胶结,久郁不化达1月有余,临床亦非多见。屡药不解者,湿邪为患也,舌苔白腻满布为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故投加味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3剂而诸症大减。可见舌诊在温病治疗中地位之重要,若不详辨其舌,只以病程之长短推其邪之进退,贻误病机实难免也。
(高国财、郑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