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
胆矾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
酸、涩、辛,寒。有毒。归肝、胆经。具涌吐痰诞,解毒收湿,祛腐蚀疮之功。用于风痰塞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等证。
【不良反应】
头痛、头晕、口腔金属味、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吐物及排泄物初呈蓝色,继而为血性液体,呕血及黑便,重者可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昏迷,休克等。部分患者肝大,可肝区疼痛肝功异常及黄痘。肾脏损伤时可出现血尿,尿少,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中毒时间长者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局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湿疹,高浓度可致皮肤坏死。可因急性肝坏死,或急性肾功能不全而死亡。
【病案示例】
患者,女,25岁。误食胆矾30g,服后即恶心呕吐,吐物为绿色液体。
头晕无力,腰背疼痛,排出酱油色尿2次后无尿。体温37.5℃,脉搏108次/min,血压16/9.3kPa。面呈古铜色,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口唇紫绀,舌呈污秽青绿色。肝区压痛,双肾区叩痛诊断:胆矾中毒,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哀竭;中毒性肝炎。治疗无效2h后意识不清,入院4h死亡。
【作用机制】
胆矾常用于内服毒物而致中毒的催吐急救,由于急于抢救,往往造成超量中毒。胆矾的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铜。胆矾是多亲和性的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首先,对口腔、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对心、肝、肾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亦有很强的亲和力。此外,还能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并从而加重对肝肾的损害。
【使用注意】
体虚者、孕妇忌服。
【防治】
救治(1)若原有其它毒物(如磷)中毒,而用胆矾催吐又致胆矾中毒者,则应既针对原有毒物(如磷)进行治疗,又需对胆矾中毒进行抢救。(2)胆矾对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因此,口服中毒者,不宜用吐法。3)口服中毒者,宜即服鸡蛋清、牛奶、豆浆之类。蛋白与铜盐结合,可形成蛋白铜盐而沉淀,阻止胃肠道对毒物(铜盐)的吸收。(4)若见全身发黄、小便如酱油样者(急性溶血性贫血),此属“虚黄”。治宜补气养血、兼佐活血,可用乌豆衣30g、当归15g、北芪30g、阿胶12g(烊化)、茵陈15、田七末3g(冲),水煎服预防(1)胆矾易与皂矾混淆。其鉴别法是:取本品与铁矿磨擦,呈铜色者为真品。(2)严格控制用法用量内服每次0.3~0.6g,每天12次,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若用于洗眼,则以开水溶解后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