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陈亦人乌梅丸治疗呕吐医案经验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养生之家小编 2019-03-08 09:22:38
养生之家导读:陈亦人乌梅丸治疗呕吐医案经验。

江某,女,22岁。1984年2月23日初诊。饭后呕吐已1年余。自云患病以来,常喜稀食,然食已即吐,若进硬食,则口渴思水,水饮罢与食物一同吐出,吐后又嘈杂饥渴。时作肠鸣,大便稀溏日一二行。经用西药及化痰降逆中药等治疗,偶尔减轻,旋又如故。舌质偏红苔少,脉细。证候颇为复杂,然食已即吐,嘈杂饥渴,属胃热无疑;嘈杂饥渴,乃中虚之象;舌红苔少,为吐后阴伤,此非厥阴病提纲证乎?当予乌梅丸化裁。处方:乌梅肉10g,白芍10g,黄连3g,生石膏15g,炒川椒3g,干姜3g,潞党参10g,炙甘草3g,制半夏10g。药进5剂,嘈杂、口渴明显好转,少食已不作吐。原方去石膏,加麦冬12g。续服10余剂,病遂告愈。

按语:

《伤寒论》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丹波元坚注云:

“厥阴病,里虚而寒热错杂证是也……其为证也,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上热之证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者,下寒之证也。”“故治法以温凉兼施为主,如乌梅丸,实为其对方。”该方寒热补泻合用,以乌梅为主药,其养阴作用,不可忽视,且临证可根据病情寒热轻重,以增减方中寒热药物。本案所见诸证,乃胃热中虚,胃阴已伤,故以乌梅、白芍合黄连酸苦泻热;合甘草酸甘化阴;石膏清热生津;椒、姜与参、草相伍,辛甘化阳,温中益气;半夏降逆止呕。再诊时胃热减轻,故去大寒之石膏,加麦冬以增强养阴之功效。[黄胜光.辽宁中医杂志,1985(1):23]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小柴胡汤加减治输卵管结

中草药2021-07-28

小柴胡汤加减治神经性呕

中草药2021-07-28

逍遥散加减治妊娠呕吐医

中草药2021-06-30

桂枝汤加减治神经性呕吐

中草药2021-06-29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呕吐医

中草药2021-06-28

生脉散加减治呕吐伴精神

中草药2021-06-21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