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蓬莪迷(《雷公》),蓬莪术(《博济》),文术(《四川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 sien-sisS.G.Lee etC.F.Liang或温郁金CurumawenyujnY.H.Chen et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
【产地与产地加工】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温莪术主产于浙江等省。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醋磨法(《雷公》)。宋代有煨制(《圣惠方》),湿纸裹煨(《苏沈》),酒研、酒醋摩、蒸熟、热灰火中煨令透熟、火炮(《证类》),醋煮(《局方》),炒制(《传信》),醋炒;酒炒(《妇人》),巴豆制(《济生方》),麻油煎法(《朱氏》)。元代有酒浸,与巴豆仁同炒法(《宝鉴》)。明代有用纸数重裹,油内蘸,灯上烧过及酽醋炙煮、面裹煨(《普济方》),虻虫制、同三棱酒制一次、微炒(《奇效》),面包火炮,加醋复炒(《蒙筌》),火煅法(《保元》)。清代有酒醋煎(《握灵》),羊血或鸡血拌炒(《逢源》),醋浸煨法(《幼幼》)等。现行有醋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酒炙(《贵州》),煮制(《甘肃》),炒制法(《集成》)等。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略泡,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
1.蒸切略泡,洗净,蒸软,切薄片,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2.润切略泡,洗净,润透,切片,干燥(《中国药典》1977年版)。
炮制
1.醋制
醋煮取净莪术,加醋共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取出,稍凉,切厚片,干燥。每净莪术100kg,用醋20kg,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中国药典》1995年版)。
醋炙
①取莪术片与醋拌匀,闷润至醋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每莪术片100kg,用醋18kg(《河南》)。
②取莪术片,放入锅中,用微火加热,炒热后,均匀喷人醋,继续炒干,取出晾凉。每莪术片100kg,用醋12.5kg(《贵州》)。
2.酒炙取莪术片,放入锅内,用微火加热,炒热后,均匀喷入酒,继续炒干,取出晾凉。每莪术片100kg,用酒12.5kg(《贵州》)。
3.煮制取莪术,除去杂质,用面汤煮至内无白心时,捞出,切片,晒干(《甘肃》)。
4.炒制
取莪术片用微火炒至有小黑斑点为度(《集成》)。
【成品性状】莪术: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薄片。外皮灰黄色至灰棕色。切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质坚实。气微香,味微苦而辛。广西莪术:形如莪术片。切面黄棕色至棕色,内皮层环纹黄白色。温莪术:形如莪术片。切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气香或微香。醋莪术:形如莪术片。色泽较黯,微带黄色,偶见焦斑。角质状。略有醋气。酒莪术:形如莪术片。偶见焦斑。略有酒气。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用法与用量】6~9g.
【处方应付】处方写莪术、炙莪术均付醋制莪术;写生莪术付生品;其余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莪术生用行气止痛,破血祛瘀力强,为气中血药。醋制后主人肝经血分,增强散瘀止痛的作用。《纲目》云: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药,取其引人血分也。”《逢源》云:“入肝经药醋炒,入心脾药面裹煨熟。人四物汤调经,羊血或鸡血拌炒。”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酚性成分、有机酸、树脂及淀粉等。从广西莪术挥发油中鉴定出的成分有:β-蒎烯、1,8-桉叶素、芳樟醇、樟脑、异龙脑、龙脑、a-松油醇等13种成分。温郁金中的挥发油成分与广西莪术类似,除上述13种成分外,还含有莰烯、柠檬烯、Y-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莪术二酮等。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对莪术生品和醋制品的水浸出物、石油醚浸出物以及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和薄层色谱比较。结果:莪术经醋制后,水浸出物降低32.42%,石油醚浸出物降低30%,挥发油降低5.77%;薄层色谱图谱略有差异
2.工艺研究
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测定了莪术在不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法的挥发油含量,结果为:莪术挥发油含量以当年12月份采挖的为高,次年3月份采挖的量低;莪术经煮或蒸透心后晒干或烘干,与莪术直接晒干法比较,挥发油含量无明显变化,但经煮或蒸后的莪术易干燥另尚有用米汤加明矾和醋为辅料炮制莪术的方法。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莪术、酒莪术,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
【备注】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