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来源(《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黄芪24g,人参、白术各9g,升麻6g,炙甘草6g。
功效主治:益气补脾,升陷摄血。治中阳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神疲乏力,舌淡胖,脉微弱。有不利于当归、熟地等剂,但宜补气者。
方解:本方治证乃中阳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不用归、地以补血,而用参、芪为主药,以补中益气,升举阳气;辅以白术、灸甘草健脾和中;佐以升麻,升阳举陷。诸药之力,使中气旺盛,清阳得升,则血液自摄而不妄行。
药理研究: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扩张外周血管,降血压,兴奋造血机能而具抗贫血作用,改善消化功能。人参、黄芪还能强心,扩张冠脉和脑血管;升麻解毒,抗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压,收缩子宫,解热。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中阳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血崩血脱的常用方剂。以血崩量多,漏下淋漓日久,血色淡红,面色皖白,少气懒言,舌淡红,脉虚大无力为据。若加枳壳、益母草作用更为明显;气虚甚者,加重人参、黄芪、甘草用量;出血甚者,加仙鹤草、侧柏叶、参三七;亡阳肢冷者,加附子、干姜。用于内脏下垂,血崩血脱,先兆或习惯流产等属中阳不足,气虚下陷者。
现代制剂:汤剂。
用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3次服。或一日2剂,分6次服。
本方歌诀:举元煎内黄芪重,参术炙草升麻同,中阳不足气虚陷,血崩久漏脏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