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方配方组成】山药30克(炒),芡实30克(炒),黄柏6克(盐水炒),车前子3克(酒炒),白果10克(碎)。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慢性盆腔炎是指妇女的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及宫旁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慢性炎症,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涉及整个内生殖器,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或轻型亚急性期病变不被重视迁延或演变而成。患者临床可见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有腥臭异味,带中夹血,长期下腹或腰骶部隐痛或坠胀痛,经期或劳累后加重,或性交痛的症状。妇科检查时,可见子宫增大有触痛,双侧附件增厚、压痛,子宫前方、侧方周围组织有时可扪及索状物,有触痛,子宫活动受限等表现。通常病情缠绵难愈,甚或反复发作。中医认为多由邪毒滞留胞脉、胞络,气血搏结,宿血瘀积。常常虚实夹杂,久则成症。属中医“月经不调”、“带下”“癥瘕”病证范畴;本方在临床主要适用于脾虚湿注型的慢性盆腔炎。
易黄汤加减:山药15克,白芍10克,芡实15克,当归10克,黄柏10克,车前子12克(包),茯苓10克,甘草6克。
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阴虚者,加玄参、生地;脾虚湿盛者,加苍术、白术;有寒少腹发凉者,加小茴香、吴萸,去黄柏;偏热者,加紫花地丁;带下赤白相兼者,加土茯苓、阿胶(烊化)、生赤石脂;少腹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腹痛甚或刺痛者,加乳香、没药;腹部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腰痛甚者,加狗脊、杜仲、菟丝子。
(1)根据《陕西中医》1987,(11):512,屈舒信报道:应用易黄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25例,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处方:山药、芡实、蒲公英各15~30克,鹿角霜、乌贼骨、车前子(包)、续断各10~15克,黄柏、当归、白芍、香附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根据《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0,李俐报道:运用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66例。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其中治愈27.3%,显效34.8%,有效13.6%,无效24.2%。总有效率为75.76%。处方为:白果20克,黄柏12克,薏苡仁12克,车前子10克(包)为主药加配马齿苋、栀子、蒲公英、金银花等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