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方配方组成】麻黄6克,细辛3克,附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
坐骨神经痛是指疼痛从腰、臀部,经大腿后、小腿外侧放射至足部,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内自发性疼痛。男性多见,尤以青壮年为多。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为坐骨神经炎,多与感染、风湿、受寒有关,起病突然,沿坐骨神经通路呈放散性疼痛,有明显的压痛点,起病数日后疼痛剧烈,病情缓解后,经数周疼痛又可诱发;继发性多由神经通路附近组织病变压迫或粘连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主要在腰部,干性坐骨神经痛,疼痛主要沿坐骨神经走行疼痛,并有压痛点,腰部症状不明显。有时咳嗽、喷嚏、排便时疼痛加重。
坐骨神经痛证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多分为寒湿型、湿热型、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两亏型等。
根据《吉林中医药》1989,(6):5,王克敏报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从寒论治坐骨神经痛收到良效,尤以病程短者为著。处方:麻黄10克,附子10克,细辛5克,牛膝15克,当归20克,红花15克,鸡血藤25克,防已20克,木瓜20克。加减:兼风邪者,加独活20克,秦艽20克;兼湿邪者,加茯苓20克,海桐皮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