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源于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调经·经水先期十五》。
【组成】大生地一两,酒炒玄参-两白芍药五钱,酒炒麦冬肉五钱地骨皮三钱阿胶三钱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适应症】阴虚血热之经水先期量少。
【方解】方中以生地、地骨皮清骨中之热而滋肾阴,玄参滋阴生津,麦冬润肺清心,以滋水之上源而降心火,使心火不炎而水火既济,阿胶以养血滋阴,白芍柔肝。全方不用苦寒清热,而重用甘寒养阴,从而达到“水盛而火自平,阴生而经自调”之目的。
【医论】
又有先期经来只一二点者,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肾中火旺而阴水亏乎!先期者火气之冲,多寡者水气之验,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而生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而致月经先期量少。治之法不必泄火,只专补水,水既足而火自消矣,亦既济之道也。即治宜滋阴为主,兼以清热。方用两地汤。(《傅青主女科·调经·经水先期十五》)。
【临床应用与医案】
1.月经先期王某某,女,24岁,已婚。2007年6月10日诊。诉4个月前药流1次,因出血不止曾行清宫术。以后出现月经紊乱,每月提前10天左右,量少色红、质稠、心烦、咽干,诊之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予两地汤治疗,药物:生地、玄参、麦冬各15g,地骨皮10g,阿胶20g(烊化兑服),白芍药10g、水煎服,服3剂而痊愈,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秦理.两地汤治疗月经病的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2):1507]。
2.经间期出血吴某某,女,30岁,已婚。2008年1月18日,患者诉4个月来,在2次月经中间见阴道出血,量中等,色鲜红,质黏稠,失眠,腰酸头晕,五心烦热,诊之舌质红、无苔、脉细数。拟两地汤合二至丸。药物:阿胶20g(烊化兑服),玄参、麦冬、生地各15g,白芍12g,地骨皮12g,女贞子15g,旱莲草25g,水煎服,5剂。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秦理.两地汤治疗月经病的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2):1507]。
3.经期延长李志伟采用“两地汤”与醋酸甲羟孕酮分组对比治疗虚热型经期延长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论:治疗组“两地汤”治疗虚热型经期延长临床疗效肯定,尤其是复发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优势。[李志伟,王琪。两地汤治疗虚热型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1):79-80]。
4.崩漏石梅仙用两地汤加减治疗崩漏82例,其中青春期崩漏52例,上环后出血30例。结果:青春期崩漏患者中治愈3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上环后出血患者治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石梅仙.两地汤灵活应用治疗崩漏临床观察.临床医药实践,2011,20(4):312-313]。
5.精液量少患者,男,28岁,1999年3月13日就诊。婚后3年不育,性生活正常,配偶曾做多项检查,排除女方不孕因素。曾多次做精液检查,量均在0.3~1mL之间。曾四处求诊1年余,未见明显疗效。观其以前所服之
药,大多为壮阳之品。查睾丸发育正常。患者稍感乏力,口干,心烦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细。诊断:精液量少。治宜补肾精,清虚热。两地汤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各15g,玄参15g,白芍20g,麦冬15g,地骨皮10g,阿胶10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淫羊藿10g。水煎服,日1剂。服药30剂后,查精液量为1.5mL,复服药30剂,精液量约3mL,pH7.6,液化时间30分钟,精子计数30×10”个/L,活动率75%,活动类型:3级、4级之和为50%,精浆果糖2.5g/L。停止服药2个月后,配偶怀孕,后生一健康女婴。[张宗圣,李爱梅.两地汤男科新用.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39]。
6.精液不液化症患者,男,27岁。2000年4月3日就诊。婚后2年半未育,性生活正常,排除女方不孕因素。精液检查:量约1.5mL,2小时不液化,精子计数20x109个/L,精子活动率30%,活动类型:3级、4级之和为5%。自述平时腰酸乏力,有时耳鸣,手足心热,有前列腺炎病史。舌质红,苔薄黄,脉细。诊断:精液不液化。治宜滋肾阴,清虚热。两地汤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各15g,玄参15g,麦冬10g,地骨皮10g,白薇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5g,山茱萸10g,山药20g,蒲公英15g。水煎服,日1剂。服药35剂后精液量约3.5mL,30分钟完全液化,精子计数35x10°/L,活动力70%,活动类型:3级、4级之和为45%,精浆果糖1.9g/L。其妻于2000年8月怀孕,后生一健康男婴。[张宗圣,李爱梅.两地汤男科新用.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39]。
【临证提要】妇女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在月经病中体现较为充分。“阴常不足”指肾阴,肝血之不足。“阳常有余”实是阴血亏虚所生之内热,而非阳气之有余。两地汤善能滋阴养血,清虚热,故为月经病常用之主方。两地汤治疗范围甚广,所用诸药,集甘苦酸咸寒之性味特点,皆“纯补水之味,水盛而火自平也”。从以上病证看,虽病种有别,但总的病机不外阴虚,故用同一方药,皆获良效,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