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Kochiascoparia(L.) Sch rad.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
【别名】地夫子,箭,地葵,地脉,地麦,地麦子,地麦草子,益明,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铁扫把子,扫帚苗子,扫帚子,扫帚菜子,鸭舌草,独帚苗子,地华,地扫子,地菜子,汪王帚,王帚,白地草,千心妓女,千心子,千风子,涎衣草子。
【商品名】地肤子。以籽粒饱满、色灰绿、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处方名】地肤子,地夫子,扫帚子,炒地夫子。
处方中写地肤子、地夫子、扫帚子均指生地肤子。为原药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炒地肤子为净地肤子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带有香气入药者。
【注意】在华东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贵州等地,用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胞果(俗称灰菜子) 误作地肤子入药; 在云南、四川等地把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cuaueolersLed eb.的荚果误作地肤子入药; 在广西等地用金桃娘科植物岗松Paec kia frutescens L.的萌果作“地肤子”入药。以上三者均为误用,并非地肤子正品,应注意鉴别伪品。
【性味归经】苦,寒。归膀胱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水,止痒,主治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皮肤湿疮瘙痒。
【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