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别名】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铛、蛇参果、万丈龙、套脚兰、臭罐罐、葫芦。
【基原】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s to loch i 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eb.et Zucc.的果实。
【产地】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马兜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炮制研究】秋季是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晒干生用或蜜炙用。以身干、椭圆形、果实完整少碎裂、色黄绿、无杂质、无虫蛀、不霉者最佳。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肺热咳喘、咯血失音、痔瘘肿痛。
【用法用量】3~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炙用。
【副作用】历代本草没有提到马兜铃毒性问题,按《中草药急性中毒与解救》载“含毒成分为马兜铃碱和马兜铃酸”。以种子最毒,中毒量为30~90g,中毒潜伏期,约1~4h,所以马兜铃大量应用后,常有过敏反应报道。马兜铃碱皮下注射可引起严重的肾炎,大量应用可引起血尿、尿闭、呼吸困难、脉搏不整,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副作用症状】频繁恶心、心烦、呕吐、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由肾炎而引起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等。
【副作用预防】①可采用蜜炙以达到减少和缓和药性之目的。②按药典规定剂量使用3~9g。
【救治】可洗胃、服浓茶或鞣酸等。肌肉注射维生素B,1日2次,每次20mg;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出现麻痹或呼吸困难时,可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或樟脑磺酸钠等肌肉注射。
【合理应用】
1.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用马兜铃合剂(马兜铃、去皮甘草)有一定疗效。
2.急性喉炎对风热失音者,用本品配蝉蜕、薄荷、胖大海。3.高血压病用马兜铃15g,加水500mL煎至半量,分3次饭后服。可合用黄芩、夏枯草、钩藤等药配伍。
4.产后感染从马兜铃中提取马兜铃酸,500名产妇服后,分娩期感染率从26.8%下降至8.2%。
5.梅核气用马兜铃12g,水煎服。
6.肿瘤用马兜铃配合化疗,放疗治疗癌肿56例,除2例有白细胞计数下降外,54例在整个治疗中的细胞数一直保持恒定,保证了化疗和放疗继续进行。
7.肠热痔漏下血、肛周脓肿胀痛单用本品煎水熏洗或内服;亦可与地榆、槐花、枳壳、黄芩配用。
【配伍禁忌】虚寒咳喘及脾弱便秘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