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生石膏30g,寒水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赤石脂15g,白石脂15g,滑石10g,桂枝10g,干姜6g,生大黄3g,川牛膝10g,木瓜20g,秦艽10g,威灵仙20g,当归12g,生地黄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养血通脉。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方解】裴正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为糖尿病后期,肾虚精亏,阴虚燥热,痰瘀阻于筋脉,筋脉失于濡养,故见四肢麻木、灼热刺痛;精枯血燥,气血无以充养四肢肌肉,肢体痿废不用。属中医学肾消范畴。裴正学自创七石汤,滋阴清热,养血通脉治标。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养阴清热;木瓜、秦艽、威灵仙舒筋通脉;当归、川牛膝养血活血;桂枝、干姜温筋通脉。
【加减】若口干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阴两伤较重,重用粉葛根,常用20~30g,加北沙参、麦冬、石斛等;若多尿,尿频,腰膝酸软加山药、山茱萸、川续断、桑寄生;舌紫暗,有瘀斑,舌底青筋怒张,脉沉涩,血瘀重,加桃仁、红花、丹参、水蛭、三七等。症状缓解后重在治本。
【医案】杨某,男,63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6年余,曾服用二甲双胍、消渴丸等,但血糖时有波动,波动在7.8毫摩尔/升左右,尿糖阴性。近一段时间,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胀痛,呈手套样感觉障碍,逐渐出现双下肢行走不便,伴有明显的口干,多尿、多食不明显,双手心发热,失眠,健忘,腰部酸困,舌红,有瘀斑,少苔,脉细数。血糖6.7毫摩尔/升,尿糖阴性,三酰甘油3.32毫摩尔/升。某医院查: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29.06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24.03m/s。眼底示:视网膜动脉硬化2期,白内障1期。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曾给予维生素B12、针灸等治疗无效。上方服用21剂后,双下肢麻木、胀痛等症状好转,仍有轻度双下肢行走不便,血糖5.7毫摩尔/升,尿糖阴性,三酰甘油1.95毫摩尔/升。改用桂附八味汤、苍山合剂(苍术、山药、玄参、黄芪、生地黄、粉葛根、丹参)加减善后,病情稳定,再未复发。
【按语】裴正学认为,糖尿病虽分上、中、下三消,但其本在肾,宜补肾填精善后,正如《石室秘录》曰:“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三消…”赵邯郸云:“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裴正学采用桂附八味汤、苍山合剂(苍术、山药、玄参、黄芪、生地黄、粉葛根、丹参)等调理,防止其复发。同时指出,患者血液大多处于高凝滞状态,必须用活血化瘀药物,常用桃红四物汤等。
【方源】裴正学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河北中医,2004,26(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