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全部病例均以舒肝散结汤为主治疗。
①方药组成:柴胡、白术、茯苓、青皮、陈皮各10g;海藻、昆布、醋香附各15g;川贝9g;生牡蛎24g。②随症加减:
乳房胀痛剧烈加刘寄奴30g,公英30g,元参15g;肿块较大质硬加丹参30g,穿山甲10g,山楂24g;乳头溢黄色或白色分泌物加白茅根30g,金银花24g,连翘24g,生地15g;气血虚弱者加生黄芪24g,党参12g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患者,痊愈:临床症状及肿块消失,红外线扫描正常7例,占23.0%。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包块缩小,红外扫描,乳腺增生减轻20例,占67.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红外线扫描增生无改变3例,占10.0%。
总有效率为90.0%
治验点评
乳腺囊性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乳腺结构不良的一种疾病,多发于育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乳房有大小不同的包块,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活动度好,经前双侧乳房胀痛,包块增大,经后乳房胀痛减轻,包块缩小。乳房为肝、胃所属,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肝郁久则损及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形成包块。冲脉隶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由于经前冲脉气壅,滞塞不通,故乳房胀痛加剧,经行则冲脉气泄而疼痛减轻本病的发生于情志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因素影响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造成卵巢功能失调。经前期雌激素增高,孕激素不足,是形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与“乳癖”为肝郁气滞的所致理论基本吻合。治疗本病应以疏肝入手,佐以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中柴胡、醋白芍、陈皮疏肝理气;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当归活血;海藻、昆布,生牡蛎化痰散结;川贝清热化痰,全方共奏使肝气疏、郁结散、包块自消。乳房胀痛剧烈加入刘寄奴、公英、元参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包块质硬加穿山甲、丹参通乳络助包块消散。如乳房溢血水,首先排除恶性肿瘤,多为增生伴有炎症,可加白茅根、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另外要注意服药时机,月经正常者,一般经前二周开始服药为宜,连服14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同时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