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①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选用格列喹酮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FBS)<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S)<10mmolL,hbAC<7%。同时控制血压和血脂。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洛丁新(盐酸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14,批号:X1505,药含量:每片10mg)10mg,每日1次
②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5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5g,红花10g,桃仁10g,丹参15g,水蛭10g,山萸肉10g,山药30g,金樱子30g,芡实30g。随证加减:高血压者加天麻9g,钩藤12g,桑寄生15g;高血脂症者加用何首乌18g,山楂12g;纳差者加用白术15g,鸡内金10g;视物模糊者加菊花12g,枸杞子12g;大便偏干加用大黄6g(后下),肉苁蓉12g;水肿者加用猪苓15g,泽泻12g;肢体麻木者加炮穿山甲10g,威灵仙15g;筋脉拘急者加木瓜15g;口干、口渴加天花粉15g,生地黄15g;脾肾阳虚加仙灵脾12g、熟附片10g;有燥热者加石膏30g,知母10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6g,郁金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2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显效18例(60.0%),有效7例(23.3%),
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为83.3%。
治验点评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近年来,西医研究证实:糖尿病肾病的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糖尿病基化血红蛋白增多,使肾小球基膜增厚,基质增生,最终形成肾小球硬化,一般与糖代谢、血液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作用、基因背景等有关。其起病隐匿,早期常不易发现。本病中医学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消渴源流犀烛篇》云:“有消渴病后身肿者,有消渴面目足膝肿小便少者”。《圣济总录》云:“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出现水肿”。糖尿病肾病是在糖尿病日久不愈,气阴两虚,瘀毒阻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病变早期以阴虚为主,日久耗气。气阴两虚;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气虚运血无力,阳虚气血涩滞;均可导致淤血阻滞。至后期最终表现为气虚血瘀。气虚是本病经久不愈的症结所在。血瘀既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原因,又是糖尿病肾病的病理产物。糖尿病肾病是在糖尿病日久不愈,气阴两虚,瘀毒阻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病变早期以阴虚为主,日久耗气,气阴两虚;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气虚运血无力,阳虚气血涩滞;均可导致瘀血阻滞。至后期最终表现为气虚血瘀。气虚是本病经久不愈的症结所在。血瘀既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原因,又是糖尿病肾病的病理产物。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全方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扶正祛邪。笔者在治疗上选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补阳还五汤,在补气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药物,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标本兼治。方中黄芪为君药,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扩血管、降血压、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小板黏附率为,改善微循环,抗缺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通透性蛋白尿,对肾性蛋白尿有减轻和消除作用。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等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血管内皮有直接保护作用,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地龙通经活络,淮山药甘平,健脾补肾,能养脾阴而摄精微;山萸肉酸敛固精,阻止精微物质下泻,与淮山药合用可补肝肾之阴;金樱子、芡实益肾固涩;丹参、水蛭活血化瘀,可改善微循环,提高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具有抗凝、抗黏、降糖、降脂和胰岛素增敏作用,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抗聚能力。诸药合用,可明显降低尿蛋白,调节微循环,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