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
桑葚又名桑葚子、桑果等。有黑、白两种。桑葚成熟后味甜,多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有糖类、琥珀酸、酒石酸、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及色素等。未成熟的桑葚含有氰氢酸。
1.医用效能
桑葚性寒,味酸。人心、肝、肾经。能滋补肝肾,充养血脉,滋阴养血,乌发壮腰,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滑利关节,令人耳聪目明。适用于血虚,口舌干燥,面色姚白,头晕眼花,疲乏无力,失眠健忘,阴虚内热,潮热盗汗,干咳少痰等症。对肝肾亏虚,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须发早白,关节酸痛,行走无力,腹痛等,亦有治疗作用。故《本草经疏》记载:“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2.食用搭配
(1)桑葚与枸杞子:桑葚与枸杞子搭配,能营养肌肤,乌发明目。适于须发早白患者食用。
(2)桑葚与蜂蜜:桑葚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润肠通便等作用。若与蜂蜜搭配,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胃肠蠕动,对消化不良,发热口渴,精神萎靡等有治疗作用。
(3)桑葚与首乌、旱莲草:桑葚能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营养肌肤,延缓衰老,养颜美容,若与首乌、旱莲草搭配食用,其营养更加丰富,对肝肾两虚所致的须发早白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4)桑葚与大米:桑葚营养丰富,有滋肝肾,补血,祛风寒,健步履,清虚火等功效。桑葚与大米搭配制成粥,具有补肝益肾,养血润燥,消除疲劳,改善记忆等功效。适宜多梦、失眠等患者食用。
3.食用禁忌
(1)忌多食:桑葚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抑制消化道中的各种消化酶。尤其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可破坏C型产气荚膜杆菌释放B毒素的能力,引起出血性肠炎。还可导致鼻出血、头晕、昏迷等症状。
(2)忌用铁器盛装:桑葚含有较多的有机酸,能与铁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宜用铁器盛装桑葚。
(3)忌食腐烂变质的桑葚:腐烂变质的桑葚多已经被细菌污染,食后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4.食物相克
桑葚与螃蟹等海产品相克。详见“螃蟹与桑葚”
5.食药相克
桑葚与补铁制剂相克。因桑葚富含有机酸,能与铁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因此,桑葚不宜与补铁药物同食。
6.食病相克
(1)大便溏及脾虚泄泻者不宜食用:桑葚性寒,便稀溏及脾虚泄泻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2)消化道溃疡患者不宜食用:消化道溃疡患者胃酸较多,不宜食用大量的酸性物质,而桑葚富含有机酸,消化道溃疡患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