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
螃蟹又名蟹、毛蟹、清水蟹、稻蟹等。螃蟹有河蟹和海蟹之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蟹肉中还富含十多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含量较多。铁的含量高出鱼类5倍以上。
1.医用效能
螃蟹味咸,性寒。熟螃蟹呈红色,具有滋阴清热,活血化淤的功效。适宜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跌打损伤、急性咽炎等患者食用或外用。蟹肉有清热散血,滋阴之功能;蟹壳咸凉,具有清热解毒,破瘀消积,止痛之功效。海蟹煎汤擦洗患处,可治疗接触性皮炎、漆过敏;将蟹壳与黄瓜子研磨成粉,用黄酒冲服,可治疗跌打损伤;蟹爪用酒煎服,可用于催产、终止妊娠;蟹壳烘干研末,用酒冲服,可治疗乳痈或乳腺癌。
2.食用搭配
(1)螃蟹与荷叶:螃蟹湿热寒凉,配以有清热功效的荷叶,能促进机体排除毒物。
(2)螃蟹与食醋或黄酒:既可以改善胃口,增加食欲,亦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
3.食用禁忌
(1)忌食用生蟹:食用生蟹很容易感染肺吸虫病,因为肺吸虫卵在水中发育成毛蚴进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经常侵人螃蟹体内,并在螃蟹体内发育成白色囊蚴,人若食用带有囊蚴的螃蟹,可能会感染肺吸虫病。
(2)忌食用死螃蟹:要尽可能地选择新鲜螃蟹食用。鲜螃蟹壳黑青且有光泽,蟹脚结实,蟹身较重,其“肚脐”色白而突出,蟹足动作活跃自如。螃蟹的肠道内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一旦死去,其肉质会迅速腐败,细菌大量滋生,若食用此类螃蟹,会导致中毒发生。
(3)忌食用螃蟹的腮、胃、心、肠等脏器:螃蟹两侧的腮是螃蟹的呼吸器官,可能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在螃蟹的前半部有蟹胃,中间部有条索状的蟹肠,其内均含有污物和致病微生物;蟹心有异味。故不宜食用螃蟹的腮、胃、心、肠等脏器。
(4)忌食用吃剩下的隔夜螃蟹:蟹肉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其蛋白质变性较快,极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组氨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亦容易分解为组胺。因此,食用隔夜的剩蟹,容易感染疾病,也容易导致组胺中毒。加热虽然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但是不能去除组胺,故不宜食用隔夜的剩螃蟹。
4.食物相克
(1)螃蟹与柿子:螃蟹富含蛋白质;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二者同食,蛋白质与鞣酸相遇,结合为沉淀物不易消化,甚至导致肠道梗阻的发生。
(2)螃蟹与梨:《饮膳正要》记载:“柿、梨不可与蟹同食。”梨味甘、微酸,性寒。《名医别录》云:“梨性冷利,多食损人,故俗谓之快果。”螃蟹亦冷利,二者同食,伤人肠胃。
(3)螃蟹与橘、柑:《本草纲目》云:“橘同螃蟹食令人患软痈。”橘、柑药性虽有偏温偏寒之别,但聚湿生痰之弊则同;螃蟹寒凉,若与橘、柑同食,必致痰凝而气滞。气管炎患者尤其不宜二者同食。
(4)螃蟹与芹菜:蛤、蚬、毛蚶、蟹均含有维生素B1分解酶,若与芹菜同食,芹菜中的维生素B1会被分解,并可导致腹泻。
(5)螃蟹与花生、茄子、泥鳅、红薯、南瓜:花生脂肪含量高达45%,属油腻之物,螃蟹为冷利之物。二者同食,容易导致腹泻,胃肠虚弱患者尤其应该注意。
(6)螃蟹与金瓜:螃蟹肉性味咸寒,金瓜甘寒,二者均为寒凉之物,同食能损胃肠。
(7)螃蟹与香瓜:香瓜即甜瓜,性味甘寒而滑利,能除热通便,与螃蟹同食有损肠胃,容易导致腹泻。
(8)螃蟹与冰、冰水、冰棒、冰淇淋等:冰、冰水、冰棒、冰淇淋等为寒凉之物,能使胃肠温度降低,螃蟹亦冷利,二者同食,会导致腹痛腹泻等。
(9)螃蟹与石榴:螃蟹富含蛋白质,而石榴含有较多的鞣酸。二者同食,蛋白质与鞣酸结合成不宜消化的沉淀物。另外,鞣酸还可与螃蟹中的钙结合,刺激胃肠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二者搭配不仅降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而且有损身体健康。
(10)螃蟹与桑葚:螃蟹富含蛋白质,而桑葚含有较多的鞣酸。二者同食,不仅降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而且有损身体健康。
5.食药相克
(1)螃蟹与东莨菪碱:螃蟹能降低东莨菪碱的疗效,故二者不宜搭配食用。
(2)螃蟹与荆芥:荆芥含有挥发油,辛温芳香,蟹肉性寒,与荆芥不相容。二者同食必然削弱其药效,故不宜同食。
6.食病相克
(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食用:螃蟹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食用过多容易加重患者病情。
(2)伤风、发热、胃痛、腹泻等患者不宜食用:螃蟹味咸,性寒,上述患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3)湿疹、皮炎、癣症、疮毒等患者不宜食用:上述患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4)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道溃疡、胆石症、肝炎患者不宜食用:上述患者食用螃蟹,会加重病情。
(5)寒凝血淤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螃蟹咸寒,能活血化淤,适合热邪灼伤血脉所导致的淤血患者食用。但寒凝血淤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6)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螃蟹性昧咸寒,故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7)孕妇忌食:螃蟹爪子有催生作用,因此孕妇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