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征】芋头又称芋艿、芋魁、芋鬼、蹲鸱、毛芋、青芋、芋仔和芋奶等,性平味甘,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种,地下球茎可食。芋头分为水芋、旱芋两种,供食用的主要是旱芋,主产于华南、西南和中南各省,8月至10月采收上市。
在市场上见到的芋头有母芋、子芋之分,母芋为主根球茎,边上的小块根球是子芋,又叫芋艿。一般来说子芋肉质优于母芋,红梗芋又优于白梗芋。球茎母芋多呈圆形、椭圆形,黑褐色或去皮后变成花黄色;小块根球的子芋多为圆形、长形、尖形、椭圆形,体积较母芋要小,皮稍薄,颜色较鲜浅,呈黄色或黄白色。优质芋头球茎肥大,形状端正,整洁均匀,组织充实,无干枯收缩和硬化现象,无侧芽,无损伤,无腐烂,无须根和黑皮。
【营养】.每100克芋头中含有可食部分的蛋白质2.2克,淀粉17.5克,磷51毫克,钙19毫克,铁3.9毫克,能量为247千焦,营养价值近似马铃薯,质地比马铃薯细软,又不含龙葵素,易于消化而不会引起中毒,因此很适宜身体虚弱者食用。它也是一种很好的碱性食物。
【宜忌】中医认为芋头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散结和调节中气化痰的功用,久服可补中益肝肾,疗热止渴,添精益髓,对治疗大便干燥硬结,妇女产后恶露排除不畅,瘰疬,肿毒,甲状腺肿,肠中癖块,虫咬蜂蜇,急性关节炎,乳腺炎等病症有效。现代研究发现,芋头的乳状液中含有一种复杂的化合物皂甙,这种物质对机体有治疗作用,但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而在剥洗芋头时,手部皮肤会发痒,必须放到火上烤一烤才可缓解。有皮肤过敏者应戴上乳胶或塑料手套进行剥洗。
芋头含有淀粉较多,多食会产生滞气不化。烹调时一定要烹熟,否则其中的黏液会刺激咽喉。
【用法】芋头可粮可菜,亦可磨粉入药。食用时可蒸、煨、烤、烧、烩、炒。单独煮食,甜香可口;与禽肉、畜肉同烹,其味更美。
最简便的吃法是用火锅煨芋头,蒸熟后蘸糖吃也特别有味道。把芋头切成丁块,与玉米糁同煮,成粥后色香味佳。将芋头作蔬食用时,主要是制作素席甜菜,配荤煮烩后易成糊状不雅。魔芋又称药蒻、翦头、鬼芋、药头、蛇六谷、蛇头草、黑芋头和麻芋等。与芋头同属天南星科,也是球茎可食,只是远比芋头的球茎要大,直径3~25厘米,表面呈褐色,富含淀粉、蛋白质以及魔芋甘露聚糖、葡萄糖、果胶等,可加工成豆腐、粉剂、片剂和酿酒。因含有毒的生物碱,所以食前要经碱水或石灰水漂煮,具有化痰、散结、行瘀、消肿等药用功能。一般在秋末开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