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流传于江苏、上海、浙江一带。一指禅之名,有二种说法:其一认为是南北朝时期,达摩一苇渡江,从印度带来的一种按摩手法,但据近人考证,《易经筋》非达摩所作,乃明人托名达摩的著作,故不可信。其二种说法称宋朝俱胝和尚向天龙和尚问禅,天龙竖起一手指而不作答。俱胝遂大悟,逢人说:“吾受天龙一指禅,终身受用不°。
尽。”这里的一指禅有万物归一,不二法门的含意。一指禅推法出于释门,借用现成的禅语是不足为怪的,并不说明天龙和尚与这种手法有何渊源。需要说明的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与所谓少林内劲一指禅并无任何关系。
一指禅推拿手法有:推、拿、按、摩、滚、捻、抄、搓、缠、揉、摇、抖十二法,其中一指禅推法是主要手法。这种推法动作很特殊,与一般的“推法”大相径庭,它是由前臂的主动旋转运动带动手指来回摆动的。只要练习得法,掌握操作技巧,能形成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刺激。强调以柔和为贵,动作细腻,劲念而不露,有绵中表铁的特点,故法之所施,令患者不知其苦。一指禅推法接触面小,腕、指动作灵活,既能吸定于一点,又能上下左右运行自如,临床操作适合于“循经络推穴道”,取穴准确,作用较好。一指禅推拿流派非常重视手法练习,要求学者先锻炼“易筋经”外壮其筋骨,再在米袋上苦练指力与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才能进入人体操作训练阶段。
一指禅推拿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四诊为诊察手段,强调审证求因,因人而治,因病而治,因部位而治,发扬中医特色。一指禅推拿的适应症比较广泛,无论是内因、外因或是经络形体疾病,一般都能治疗。
擅长于内、妇科杂病,如头痛、眩晕、失眠、劳倦内伤、高血压、月经不调、胃脘痛、胃下垂、慢性腹泻、便秘等。其他如漏肩风、颈椎病、腰痛、膝痛、婴儿泄泻、遗尿、小儿肌性斜颈、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等,疗效亦好。
据一指禅推拿流派老前辈回忆,其师传脉络可上溯至清同治年间,有河南人李鉴臣氏,擅长一指禅推拿,游医至扬州,见扬州世医之后丁凤山有志于此,遂授艺于丁凤山。丁凤山掌握一指禅推拿术后,结合医理,予以发扬光大,声名大噪。
丁凤山传艺于侄丁树山及门人王松山、钱福卿等,其中丁树山一支硕果尤丰。丁树山子丁季峰先生在祖传一指禅推拿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独辟蹊径,创立法推拿。丁树山之徒朱春霆于解放后创建上海推拿学校,门生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