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经络穴位/文章正文

温溜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20-02-15 13:00:40
养生之家导读:温溜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别名】逆注、蛇头(《针灸甲乙经》)、池头(《针灸资生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前臂桡侧,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释名】温,温热也;溜与留同(《康熙字典》),含停留之意,穴为手阳明经之郄,乃气血深居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温阳热,穴为阳气所注,故名温溜

【类属】手阳明经郄穴.

【穴性】疏经通络、清热解毒、调理胃肠.

【主治】

1消化系统病症腹痛、肠鸣、泄泻、痔疮.

2.头面五官病症颜面肿痛,口眼?斜,口疮,口腔炎,吐舌,口中热,舌体肿痛,喉痹,咽喉肿痛.

3.肢体病症肩臂疼痛,手臂屈伸不利,上肢瘫痪.

4.其他病症头痛,头晕,外感身热汗不出.

【配伍】配合谷、内庭治头痛、牙痛;配人中、颧髎治面肿;配少商、合谷治咽喉肿痛;配通里治口疮,舌体肿痛;配足三里、天枢治肠鸣、腹痛;配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治疗肩臂酸痛、上肢瘫痪.

【刺灸法】直刺0.5~1寸,避免用粗针深刺,以免伤及深部神经、血管;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热病肠澼,肠鸣而痛,口齿痛,温溜主之;喉痹不能言,温溜及曲池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温溜、仆参,主癫疾、吐舌、鼓颔、狂言.

《百证赋》: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针灸大成》:主肠鸣腹痛,寒热头痛,喜笑狂言见鬼,吐涎沫.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骨伤科病症

(1)外伤肿痛:《福建中医药》1987年第5期报道:一中年男性患者,2天前因被木刺刺伤右食指,导致手指红肿疼痛,右手食指第一节局部红肿明显,且有触痛,皮温增高,刺伤处有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舌质红、荅黄,脉数.遂针刺温溜穴,泻法,配商阳穴点刺出血,并清洗伤口,涂以碘酊.每日1次,连续3次,肿消痛止而愈.

(2)肱骨外上髁炎:《中国针灸》1996年第7期报道:用龙虎交战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2例.取温溜、阿是穴(在动态情况下找准肘关节外上方的最明显压痛点),得气后施龙虎交战手法,即先拇指向前用力左转9次,再拇指向后用力右转6次为I度,施术Ⅲ~V度,留针30分钟,中间小幅度提插捻转行针2次.每日1次,6次为1疗程.结果:痊愈58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辽宁中医杂志》

1997年第4期报道:温溜、阿是穴为主齐刺加灸治疗网球肘56例.主穴取患侧温溜及阿是穴(肱骨外上髁上压痛点),配患侧曲池穴、手三里.主穴及其穴位上下0.5寸处各刺1针,施捻转手法,使针感加强并配合用温针灸法,以穴位周围皮肤呈红润为度;配穴常规针刺.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31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43%.

2.腮腺炎《中国针灸》1990年第3期报道:皮肤针叩刺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例.以皮肤针叩刺双侧手阳明经(从温溜穴至五里穴),以局部发红为度.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全部患者均在5日内治愈.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温溜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22

温溜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

经络穴位2020-02-04

咳嗽按摩哪个部位能立即

经络穴位2020-06-08

中渚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16

闪腰后的睡姿图_腰扭伤睡

经络穴位2020-07-31

行间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22

攒竹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

经络穴位2020-02-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