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本输》:"过于腕骨."
【别名出处】椀骨《实用针灸学》
【穴名释义】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而本穴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骨穴同名.
【定位】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针灸甲乙经》).在掌后外侧高骨下陷中,握拳向内取之(《医学入门》).
【解剖】在小指外展肌和小指对掌肌;有腕背侧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归经】本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类属】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
【取穴方法】俯掌握拳.在手掌尺侧,当后溪穴直上,第五掌骨基底后端与钩骨、豌豆骨之间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滋阴增液.
【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热病汗不出疟疾、消渴、黄疸、肩背疼痛、肘腕疼痛、指挛急.
【刺灸方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手掌部.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头痛项强配天柱、后溪穴;各种热病配风池、大椎穴;五官疾患配合谷、风池、太阳等穴消渴、黄疸配肝俞胆俞、脾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肩臂疾患配天宗、肩贞、养老穴.
【临床应用】腰痛、中风手指拘挛、小儿握拳无力精神病、耳鸣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