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胃脘痛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1-06-16 16:21:31
养生之家导读:胃脘痛在中医临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胃脘痛在中医临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病位在胃,但胃与脾互为表里。常见病因有病邪犯胃,肝气犯胃及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其中外受风寒,寒邪犯胃,致脾阳受损,运化失健,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湿内生,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皆可致胃寒而痛,且多为胃痛暴作。尤以脾胃虚寒者较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如《素问·举痛论》谓“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辨证要点为感受寒邪或饮食生冷,脘痛喜温,口不渴,苔白脉弦等。因此治疗以散寒化湿止痛为主。

【临床应用】

傅氏使用藿香正气散、杨氏使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寒邪侵袭型胃脘痛,一般2~3天见效,总有效率10%证属湿热者,则本方不宜使用。还应排除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病、胆道系感染和胆石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病案举例】

1.张某,女,18岁,高二年级学生,2004年6月20日初诊,主要症见属,发热恶寒,头痛,胸隔满闷,脘腹疼痛兼腹泻,舌苔白腻等。属治宜疏散风寒,理气化浊。嘱口服藿香正气水10ml(1支),15分钟后脘腹疼痛明显减轻,6小时后再服第二次10ml(1支)。第2天随访,外感症状及脘腹疼痛、腹泻完全消失,痊愈。

2.刘某,男,17岁,高一年级学生,2003年4月16日初诊。

症见无外感时邪寒热症状,胃脘疼痛剧烈拒按,汗出,恶心不适,苔厚腻。辨证为饮食所伤,胃失和降。治宜通理中焦。嘱立即口服藿香正气水10ml(1支),并配合针刺足三里、内关,15分钟后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后改为保和丸连服2天,随访痊愈7

3.王某,男,19岁,高三年级学生,2005年3月20日初诊。

症见腹痛腹泻,喜温、喜按,脉沉迟,苔白滑。辨证为寒袭肠胃。治宜理气和中,散寒止痛。药用藿香正气水10ml(1支)口服,6小时后再口服10ml(1支),连服2天,每日2次,每次10ml(1支)随访诸证痊愈。

按: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乃中医古方,临床常用之。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以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若口渴而干,舌苔黄腻,发热而不恶寒,证属湿热者,则本方不宜使用。因此,现临床上常用它治疗胃肠型感冒,甚至普通感冒,只要明确系受凉饮冷所致者,四季皆可应用。对于胃寒而痛者,用之效果亦甚明显。方中藿香为主,辛散风寒,芳化湿浊,和胃健脾。辅以半夏曲燥湿降气,和生姜同用温胃止呕,厚朴行气化湿,宽胸除满。苏叶、白芷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香化湿陈皮理气燥湿,并能和中,茯苓、白术健脾运湿,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宣肺利隔,大枣调和脾胃,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合而成方。或加高良姜散寒止痛,使风寒得散,湿浊得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则诸症自愈。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春季结

中草药2021-06-16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幼儿热

中草药2021-06-16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小儿胃

中草药2021-06-16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婴幼儿

中草药2021-06-16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小儿功

中草药2021-06-16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子宫内

中草药2021-06-16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