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丹毒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1-06-15 21:50:55
养生之家导读: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特点是起病急,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现代医学研究本病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足癣、小腿溃疡、外伤等常成为小腿丹毒的诱因;鼻腔、外耳道内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细皲裂,常为面部丹毒的诱因。约经2~5天的潜伏期后,突然急性发病,伴有高烧、寒战、头痛及呕吐等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有灼热感的红斑,色泽鲜红,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为一片红色损害。局部红、热、肿有触痛。表面紧张而有光泽,轮廓鲜明可分,严重时患部可发生水疱和大疱,甚至发生坏疽,皮肤由发红变成暗红及青黑色,以后皮肤组织坏死脱落,露出皮下组织,败血病可使病人短期内死亡。

本病中医亦称“丹毒”。为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发无定处,中医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发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中医认为,丹毒的病因总由血热火毒为患。凡发于头面部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热;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其火毒之邪可由风、寒、暑、湿、燥和致敏物等外邪入里,在体内化热化火转化而成,或辛辣炙煿使肠胃功能乱而致,久则营气不从,郁而化热,故可见皮肤焮红肿胀、发热水疱等系列症状。当炎症控制后,可由于治疗不彻底,细菌邪毒乘虚而入,正不胜邪导致丹毒反复发作,进一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中医治则当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主。清热解毒可以起抗菌消炎作用;活血化瘀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肿胀。

【临床应用】

吴氏以五味消毒饮为主方治疗下肢丹毒46例,均为初发急性期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58岁,平均36.5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7天;伤口感染者12例,疔疖者14例,足癣感染者18例,不明原因者2例。

治疗方法:以五味消毒饮为基础方,药用:金银花30g,野菊花、蒲公英各20g,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g红肿甚者加紫草、赤芍;口干、便秘者加大黄。水煎服,日1剂,配合外用正红花油(新加坡产)外搽并轻度按摩患处。7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痊愈42例,有效3例,无效1例。

按:下肢丹毒属于中医“流火”范畴。急性期乃因血分有热,火毒侵犯郁于肌肤而致。属热证、实证,治疗重在祛邪故选用五味消毒饮为主方加味内服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外用红花油,可使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在局部直接发挥药理作用。

郭氏应用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丹毒3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了接触性皮炎、下肢急性蜂窝组织炎等病症。治疗组32例,其中住院患者23例,门诊9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4~73岁;病程4天~5年。对照组30例,其中住院患者22例,门诊8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72岁;病程4天~5年。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处用铁箍散软膏加止痛膏外敷,铁箍散软膏处方:大青叶、芙蓉叶、黄连各10g,大黄黄柏、明矾、五倍子、铜绿、没药、黄丹、乳香、胆矾、川楝子各5g,花椒2.5g,蜂蜡40g。止痛散软膏处方:浙贝母12.5g,白芷、大黄各7.5g,樟脑、冰片、麝香各2.5g,薄荷脑、广木香各1.25,每天换药1次。同时加服五味消毒饮,药用金银花、野菊花各2g,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牛膝、车前子、赤小豆、薏苡仁各15g,丹参、赤芍各12g,大黄6g(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微波照射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离患处高度约8~10cm。对照组患处湿敷50%硫酸镁液,微波照射治疗同上。两组均用青霉素钠320万~480万U或敏感抗生素加入盐水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满2个疗程后症状未消失者继续治疗,一并作为疗效统计对象。(有足癣者,外用达克宁,连用14天)连续观察2周,随访半年。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治愈率93.75%,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治疗组有1例在第二天治疗中皮肤出现过敏情况,减少铁箍散软膏用量,增加止痛膏量,过敏情况缓解,2个疗程后治愈。对照组治愈22例,治愈率73.33%,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1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治愈30例中复发2例,对照组治愈的22例中复发10例。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着(P<0.01)。

按:丹毒好发于下肢,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稍隆起。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手指离开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治疗通过膏药外敷可通经活络,舒筋活血,热解毒,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改善周围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迅速消除肿痛。

【病案举例】

赵某,男,53岁,1999年7月19日初诊,住院号19991382.述其右小腿内侧出现红斑片,红热疼痛,反复发作2年余4天前劳累后自觉右小腿胀痛发热,随后胫前内侧中下部出现巴掌大斑片略高出皮肤,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诊为下肢丹毒,证属血分有热,外感热毒而成。遂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金银花、野菊花各20g,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牛膝、车前子、赤小豆、薏苡仁各15g,丹参、赤芍各12g,大黄6g(后下)。

如法煎服。外用铁箍散软膏加止痛膏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同时用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每天2次。微波照射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离患处高度约8~10cm.7月24日复诊:患处皮色变淡,皮肤出现皮皱,灼热疼痛明显减轻。用法同前经治2个疗程后皮损全消,灼热疼痛消失,肤色正常而痊愈。为巩固疗效,坚持服用汤药6周。1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本病的发生,缘于血分有热,外感热毒而发,发于下肢时常挟有湿热,故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法,配合外治以消炎退肿。口服方中,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丹参、赤芍、大黄、牛膝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车前子、赤小豆、薏苡仁清热利湿消肿。治疗中使用微波,因其具有很强的穿透,,

性,能在组织深部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酶活性,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消肿的作用,其无不良反应,无痛苦。而西医认为本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全身症状的出现与细菌毒素关系密切,主张抗菌消炎,内外兼治。处方中(铁箍散软膏)大青叶、大黄、黄柏、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之功效;辅以五倍子、没药、乳香祛瘀活血止痛;(复方止痛散软膏)中白芷、大黄、广木香泻积软坚;辅以樟脑、冰片清热解毒,退热消肿,抗感染的治疗作用。用以上方法治疗,疗效显着。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智

中草药2021-06-16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慢性阻

中草药2021-06-16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牙

中草药2021-06-16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根

中草药2021-06-16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色素膜

中草药2021-06-16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视

中草药2021-06-16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