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多因面神经炎所致。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根据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有人认为,可能是局部炎症所致,如风湿性面神经炎,颈乳突孔内的骨膜炎,腮腺炎等。本病发病初期(1周内),炎症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积极消炎治疗有助疾病的痊愈。
本病属于中医“吊斜风”、“吊线风”、“口眼?斜”的范畴,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足阳明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本病辨证论治当辨清外感与内伤。病发初起,多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引起;久病则风邪与痰瘀互结,甚至伤及正气。故本病的治疗方面,初期以疏散风邪为法,后期多以祛风化痰、益气活血等治法为主。
【病案举例】
男,35岁,1997年7月18日初诊。患者2天前吹电风扇夜眠,次日出现左侧面部板滞不适,左眼闭合障碍,迎风流泪,口角右歪,左口角流涎,左枕、颞部疼痛,左耳疼痛剧烈。查:左额纹消失,蹙眉无力,闭目眼裂约4mm,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示笑,鼓腮漏气,耳后压痛,耳郭及外耳道口周围有散在疱疹,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处方:金银花30g,紫花地丁9g,蒲公英15g,野菊花9g,紫背天葵6g,防风9g,荆芥9g,僵蚕9g,白附子6g,全蝎4.5g,黄芩9g,菊花9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诸症改善,头痛、左耳疼痛及耳后压痛消失,左眼已能闭合,耳部疱疹消失,微笑时口角仍轻度右歪,原方去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防风、黄芩,加当归15g,丹参30g,川芎9g,半夏9g,地龙9g再服12剂而愈
按:本病属中医学“口眼?斜”范畴。该患者除面瘫主证外,尚有耳部疱疹、头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数等症,为外邪引动素体蕴热,热毒循经上扰之象,证属热毒壅盛风痰阻络,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化痰。五味消毒饮热解毒力宏,善治热毒壅盛、浸淫之证。因本证较疔毒、痈疡疮疖等热毒炽盛之证为轻,故诸药剂量稍减,牵正散系治疗风痰阻络、口眼歪斜的常用方,可祛风化痰,荆芥散风解表,善治风邪化热郁滞于上之症,防风为祛除风邪要药,诸药合用,可助牵正散祛风之力;黄芩热泻火菊花疏散风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可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故获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