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和化疗后
胃肠道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助化疗,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有效率。但临床常常可以看到患者的肿瘤病灶切除或得到有效地控制以后,又出现各种身体虚弱和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并有可能成为影响进一步治疗,引起复发和转移等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根据中医学基础理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在手术切除病灶和辅助化疗以后,表现为外邪被祛除,但正气已严重受损,出现相应的临床虚证的表现,即胃肠道手术的损伤和化疗,已经严重地影响到脾胃的功能,使患者生化乏源,产生以气虚为主,继而阴阳气血俱虚的表现。中医“虚者补之的理论和治疗原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缓解证候、恢复病体、利于继续治疗和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
【病案举例】
陆氏等采用四君子汤合小建中汤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和化疗后4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四君子汤合小建中汤,药用: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桂枝9g,白芍15g,生姜3g,大枣15g。并随症加减:气虚严重者加黄芪9g;兼湿阻者加半夏6g,厚朴9g;兼纳呆者加焦山楂12g,神曲12g,炙鸡金9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6周。对照组:根据患者各种临床证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情况,选用培菲康、甲氧氯普胺、多酶片、维生素C、维康复、鲨肝醇、利血生(不包括CCSF)等对症处理药物,但不使用Ⅱ-2、等可能影响兔疫功能的药物。具体结果如下:治疗组在改善神疲乏力、纳呆等方面与对照组之间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改善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少气懒言、心悸气短、便溏、腰酸膝软、自汗、失眠等方面与对照组之间存在较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形体消瘦症候方面虽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四君子汤合并小建中汤在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手术和化疗等原因引起的虚证证候中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两组病人各项免疫指标(NK、CD3、CD4、CD、CD4CD)在治疗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6周治疗后,免疫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在提高NK方面与对照组之间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CD3、CD4和CD4CD方面与对照组之间也有较显着的差异P<0.05),在CD方面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统计学上两组之间无显着的差异(P>0.05)。观察结果提示:四君子合并小建中汤在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化疗后免疫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提示,两组病人均未发现有心、肝、肾功能等任何不良反应。血常规检测和统计学处理提示两组病人治疗后的白细胞数增加情况亦无显着性差异。
按:胃肠道恶性肿瘤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并予以辅助化疗以后,出现各种虚证的临床症候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不利于继续治疗,引起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医学“虚者补之”的理论,在临床观察到,如果患者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少气懒言、纳呆、大便溏薄、形体消瘦、自汗、失眠等证候和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可通过以补气为主,阴阳气血俱补的治疗措施,达到缓解证候,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四君子汤始见于《和剂局方》,具有很好的调补脾胃、补益气血作用,能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和辅助化疗出现的脾胃气虚,运化乏力。其中党参甘温益气补中,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平,渗湿健脾,甘草甘缓和中;小建中汤始见于《金匮要略》,是以甘温治疗阴阳两虚的经典处方,其中甘草、大枣甘以建中,桂枝、生姜辛以通阳调卫气,白芍酸以收敛和营气,达到益气补中,阴阳协周,缓解各种虚证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上述二方不仅明显地缓解患者的虚证,还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体液免疫,对抗化疗药物等免疫抑制剂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等。因此,在使用四君子合并小建中汤作为临床辨证用药时,选用胃肠道恶性肿瘤已被切除,但由于手术和多次化疗后,属于虚证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有可能取得直达病灶的效应,同时也证实四君子汤合并小建中汤具有一定程度上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证候和提高其免疫功能的作用。